辯稱可能發生在所有錫克教徒身上
文件內容與5人近乎相同 申庇護遭拒印度難民喊冤
【明報專訊】一名來自印度的難民申請人,因向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委員會(IRB)提交的庇護申請與其他5人的申請幾乎「一字不差」完全相同,最終導致申請被拒。
【儘管IRB否認在審理申請時使用人工智能(AI),但移民部和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對於如何識別難民申請個案的真偽不甚明確。通常而言,官員將類似的申請個案視為欺詐行為的潛在指標。
包括相同文法錯誤
IRB的仲裁員將該名印度男子的庇護申請與其他5人的申請進行比較,該男子聲稱自己和家人均為錫克教的追隨者,後來成為卡利斯坦運動(Kalistan Movement)的成員,該項運動旨在為錫克教的信徒和平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仲裁員在裁決書中列出一個並排的表格,凸顯了這些庇護申請中的每個類似段落,包括相同的文法錯誤。除了申請人加入卡利斯坦運動的日期不同之外,整個段落包括拼寫錯誤,均與難民保護法庭引用的敘述相同。
該男子告訴法庭,他不知道其他人的敘述為何與他的一模一樣。
他解釋,考慮到當時的情況,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也可能發生在所有的錫克教徒身上。但難民法官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不合理的。
Osgoode Hall法學院的難民法實驗室主任雷哈格(Sean Rehaag)表示,大學長期以來一直使用反剽竊的工具來尋找相似的文本片段,IRB也有方法來識別相似的申請,且毋須採用高科技。
IRB否認用AI分辨
他舉例說,決策者可能遇到兩份或更多類似的申請,轉介給委員會的管理層來開展進一步調查,對同一代表提交的相同國家的其他申請個案進行審查;或者,決策者可能就某一特定類型的個案開展討論,或負責案件分類的人員會發現某種模式,並在內部做出標記。
雷哈格指出,這些資訊也可能來自聯邦移民部和邊境服務局的官員,他們可能擁有項目誠信工具,可識別可疑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將基於誠信的擔憂而介入難民申請程序。
IRB告訴傳媒,其在審理申請或作出決定的任何階段,都不會使用人工智能。如果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了相似之處,申請人必須提供解釋。如果申請人被發現提供了虛假或誤導的證據,其申請可能會被拒。
聯邦移民部並未透露是否使用人工智能來標記看起來相似的申請,但指人工智能不會做出最終決定,人工智能工具不會拒絕或建議拒絕庇護申請。「官員將考慮所有的相關信息,包括申請人本人的陳述和文件證據,符合資格的申請將轉交至I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