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牙科計劃增洗牙杜牙根配假牙 取代關愛基金長者牙科項目 鑲牙由免費改共付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明年元旦起擴大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範圍,除現有補牙及拔牙服務,將新增洗牙、杜牙根及鑲配活動假牙,同時接替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並擴至資助無家者。計劃提供的鑲配假牙服務將有別以往關愛基金於指定條件下免費提供,改為共付模式,不符減免費用者每上顎及下顎收取1000元共付費,亦設次數等限制。當局表示需確保妥善運用有限資源,以達更大成本效益,同時希望可令市民保存牙齒,並轉為預防牙患。
明年元旦起生效 關愛「長者牙科」停申請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今年5月推出,資助4類合資格弱勢社群到非政府機構接受補牙等服務,明年元旦起擴至資助無家者(見另稿)。政府亦宣布,2012年9月推出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於明年元旦起停止接受申請,屆時由「加強版」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接替,新增洗牙、根管治療(杜牙根)、移除牙橋及牙冠,以及鑲配假牙共4項服務,亦即等同關愛基金舊計劃項目。
鑲假牙共付額千元 3類人減半
新計劃收費方面,洗牙、杜牙根服務收取行政費50元,鑲配假牙每上顎及下顎收取1000元共付費。受惠對象當中,社署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等受助人、已獲醫管局醫療費用機制全數減免病人及無家者(見表),可獲政府全數資助50元行政費,鑲配假牙亦可減免一半共付額,即收取500元共付額。其餘合資格者需付50元行政費和1000元鑲牙共付額。
除了鑲配假牙,計劃內服務無設次數上限。參加者每365日可申請一次杜牙根,而鑲配假牙只提供予少於20顆牙齒合資格者,事前需接受評估,而每人可接受最多兩次服務,每次需相隔至少5年。當局表示,過去有13%長者反映假牙未能改善咀嚼及進食功能,如參加者最終未能有效使用假牙並退回,可獲發小部分共付費。醫衛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一副假牙支出達1.3萬元,希望鑲假牙前參加者和牙醫深思熟慮。
政府:善用有限資源 醫療券可繳共付額
計劃亦引入鑲配假牙共付額,當局強調需確保妥善運用有限資源,以達更大成本效益。醫衛局顧問醫生(口腔健康護理)王詠詩表示,本港長者牙齒數目過去10年增加,是適當時候改變策略,轉為預防牙患。衛生署高級牙科醫生朱永豪補充,長者過往「等到牙需要剝先申請」,不符保存牙齒口腔健康政策,強調政府已高度資助,長者亦可用醫療券繳付共付額,相信鑲假牙費用屬可負擔水平。
目前32個非政府組織於78個服務點提供相關服務。李力綱表示,每年預留2億元予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而計劃每年提供4萬人次服務名額僅屬基本數字,相信增加服務後仍可應付需求,病人亦可到鄰區接受服務,將來亦不排除容許私家牙醫參與計劃。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有街坊新登記計劃已需排隊2至3個月,關注醫管局醫療費用豁免機制再放寬,會加重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