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上訴委員六成法律界 研增醫界 天恩h遺屬抱疑 何永賢:已人性化處理 可更細心
【明報專訊】本報前日報道天水圍天恩h精神病患母子被指申請公屋時無如實申報資產,去年11月被房屋署要求遷出,在上訴委員會(房屋)確認「遷出通知書」後,兩人分別於今年4月及7月墮樓亡。房屋局長何永賢昨日開腔回應事件稱感到非常難過,同事可再「細心齱v,並考慮物色更多有醫學背景的人加入上訴委員會,增加醫療角度的意見。死者家屬鄧小姐昨晚回覆時質疑,有關委任不代表負責聆訊的上訴審裁小組會採納醫院建議。另據本報統計,上訴委員會130名成員中,逾六成具法律背景,其次來自地區人士及商界(見表)。
何:26%上訴個案獲撤遷出令 制度完整
何永賢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今年首7個月經上訴委員會審理公屋遷出個案中,近四成裁決修訂或取消「遷出通知書」,取消「遷出通知書」個案佔上訴個案約26%,亦有住戶會進一步尋求司法覆核,反映上訴制度完整、決定公平。根據房署7月回覆本報查詢的資料,今年上半年經上訴委員會審理後取消「遷出通知書」的個案,主要為上訴人或其同住家庭成員年老、患重病、殘障,或家庭成員(如子女)已離開家庭。
何永賢續說,房屋署職員在處理過程已人性化處理,例如即時轉介個案予社署,由社署安排一名明愛社工照顧涉事租戶;職員當時已向租戶強調接獲「遷出通知書」後毋須即時搬走,可協助他們申請屯門寶田中轉屋。同時,她認為當局細節上要加強認知,執行工作時更細心聆聽租戶需要,盡力理解、體諒和支援,並已提醒房屋署同事加強對有特殊需要的租戶的認識和訓練,「可再『細心齱z和敏感度『高齱z」。
上訴委會130人 5人社福界
現時上訴委員會共有130名成員,本報記者以網上公開資料辨認出當中120人背景,發現82人具法律背景,佔整體約63%,其次為地區人士及商界,各有10人,社福界則有5人。
遺屬:「人性化」有落差 體恤安置告知慢
遺屬鄧小姐向本報表示,對當局擬在上訴委員會加入具醫學背景人士「有保留」,因為該做法不代表上訴審裁小組裁決時會採納醫院建議。她亦認為署方「人性化處理」與自己預期有落差,如房署職員今年3月11日通知其母弟上訴委員會裁決時,未有徵詢他們意願,便直接提供申請中轉屋信件予母弟簽署;體恤安置則在母親離世後約兩個月、即6月,明愛才致函其弟稱已安排社工跟進相關事宜,惟其弟在等候中轉屋期間,一直擔心無安身之所。
黃碧如倡裁決前轉介有需要個案
對於如何改善工作指引及流程,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建議上訴委員會裁決前,房屋署應及早將有需要個案轉介社署跟進。她亦留意到提出上訴的租戶大多未必理解法例及程序要求,往往到聆訊當日才提供重要證據,她希望上訴審裁小組可主動押後聆訊,以留更多時間研究資料。
房屋署昨晚回覆本報查詢稱,體恤安置不屬一般公屋申請,須由專業社工或授權人士為個案全面評估,同時協助當事人探討其他可行方法解決房屋需要,強調署方接獲推薦並完成核實資格手續後,會盡快編配公屋,並會按既定政策滿足社署推薦的所有體恤安置需求。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