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唐樓地契禁賣酒 酒牌局地政處開綠燈
得獎好老師:學生好壞非看成績
遭家長批「行貨」 悟出教學目標
親子做義工 港孩吝嗇變善心
佔中義工陳玉峰當上律師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80後承傳紮麒麟頭手藝

【明報專訊】西貢坑口舞麒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不包括麒麟頭紮作手藝,現時更大多轉為廠製,但下洋村仍有80後青年堅持承傳這門獨特手藝。33歲的劉震宇自幼目睹爸爸及伯公紮作麒麟頭,耳濡目染下令他長大後自行鑽研紮作技巧,削竹篾及撲紗紙等紮作步驟堅持採傳統做法,確保麒麟頭分量不減。

自幼耳濡目染 自行鑽研10年

劉震宇約10年前鑽研紮作技巧,將舊麒麟頭「拆件」了解,「好似學書法初期臨摹一樣」。他憶述年幼時目睹爸爸及伯公紮作麒麟頭,家人舞麒麟時亦在後「拉被」(舞麒麟尾),對麒麟種下情意結,「以前麒麟頭很矜貴,細個見到很想擁有」。

突破傳統設計 純黑瞳孔變雙色

麒麟頭設計不一,視乎師傅個人風格。劉震宇工餘時紮作或修補麒麟頭,至今親手紮了兩三個,其中2010年花逾3個月所紮的麒麟頭突破傳統設計,「相比傳統的純黑色瞳孔,這隻是黑啡漸變的雙色瞳,由中秋整到聖誕,自己買布裁被(麒麟尾)」。

要紮成16寸乘16寸的麒麟頭, 需經削竹篾、撲紗紙及上色等步驟,劉震宇採傳統做法,用米煮漿糊,增加撲紙的彈性及防蟲蛀,並在竹篾間十字位置撲多層紗紙,以免露出竹篾,令麒麟頭維持約5斤重,「見過有麒麟頭透光,甚至僅重2斤」。他認為親手製作不像廠製般「流水式」,能保留細緻花紋。

 
 
今日相關新聞
坑口舞麒麟「起死回生」 78歲師帶14歲徒
80後承傳紮麒麟頭手藝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