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杜葉錫恩走完為民一生 捍衛基層 敢批政府 享年102歲
敬重付出 的士司機紛紛不收費
安排住宿 邀做翻譯 孤兒謝再生之恩
財困慕光:已停向杜太支薪
版權例今二讀 團體籲穿全黑圍立會 立會大樓外加護欄鐵鎖迎戰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環署認繞道工程無抽驗海水 只參考工程環保監測報告

【明報專訊】本報昨報道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懷疑傾倒建築廢料入維多利亞港,環保署及路政署昨稱會展開調查,路政署並稱,若發現承建商有違規或違約,將交執法部門跟進。不過,就本報抽驗水辦證實地盤外的維港海水含有建築物料「膨潤土」的主要成分,環保署說,因過去無發現海面有污染物排放,故無另外採集海水化驗,只參考工程的環境監測報告。有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直斥若政府無獨立審查制度,恐承建商容易偽造報告。

環署路署調查 若違規執法部門跟進

繞道工程由路政署監工,路政署發言人昨回覆稱,已敦促顧問工程公司駐工地人員加強巡查,密切監察工地的運作,又督促承建商必須依照環保相關條例和合約要求進行工程。如發現承建商有違規或違約,定當嚴正處理,執法部門調查,並會積極配合。

另外,因繞道工程須通過環評,故由環保署負責監察地盤的環保措施,環保署昨回覆本報查詢時稱,非常關注昨日關於繞道工程項目懷疑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到維港的報道,署方正展開調查,與該工程相關的機構,包括工程項目承建商、該工程項目的環境小組、獨立環境審核人員,以及路政署等作跟進,查核各相關紀錄及監測報告等。如確定有不當處理廢料或非法排污,署方定必依據法例考慮檢控。

2014年圖片 疑似泥沙漂出維港

繼本報昨報道繞道工程懷疑傾倒建築廢料入維港,本報昨翻查地政總署於2014年11月及2015年1月的銅鑼灣避風塘高空圖(見圖),顯示由承建商中國建築負責的繞道工程避風塘段隧道段部分剛開始施工,正進行臨時填海。不過,圖片可見,早在施工初段,已有一些疑似是泥沙的物料,從填海區漂流出地盤外的維港水域。根據環保署要求,工程施工期間必須落實措施緩減污染,包括裝置隔泥幕及隔泥網及實行廢水處理安排等。

另外,本報抽驗水辦證實地盤外的維港海水含有建築物料「膨潤土」的主要成分「蒙脫石」,該物質會造成嚴重海洋污染。環保署說,工程每月參考的水質監測報告,是由工程項目的的環境小組提交,監測化驗內容包括水中含氧量、懸浮物、渾濁度等。由於署方沒有發現海面有污染物排放,故沒有另外採集海水樣本化驗。

環諮委員﹕環署監察制度如虛設

環境諮詢委員會廢物管理小組委員熊永達批評,環保署的監察制度欠缺審查,形同虛設,「點可能傳媒睇得到,環保署一直睇不到?」他說,現在首要是徹查報告是否有隱瞞、欺詐成分,環保署亦應成立審核環評監察小組,調查承建商提交的報告。

他說,政府工程聘請的承建商不守法,必須嚴格執法以儆效尤,「以往有承建商因工程質素差被罰不准落標,直至情G改善,今次事件嚴重,最少要納入黑名單不准接政府工程,甚至需要釘牌,以收阻嚇」。

海濱事務委員會成員陸恭正說,繞道工程要分多期進行,就是要減少填海對維港影響,今次事件若屬實,明顯是監管不力,無論環保署、路政署都要負責,「而顧問公司代表政府駐場監察,有問題一定會發現,合約亦有訂明責任,若果失職,分分鐘可以入佢數,政府亦可就承建商合約條款索償」。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今日相關新聞
環署認繞道工程無抽驗海水 只參考工程環保監測報告
處理膨潤土每車1300元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