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實戰錦囊:善用「駁論」
IES教室:星級生:比較資料 歸納論點
試題拆解:如何提高器官捐贈意識?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生涯規劃:升學就業 抉擇之道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請珍惜傳媒自由!

【明報專訊】很驚訝在愈來愈多市民擔心傳媒自主空間收窄的今天,同學仍對傳媒抱有如此負面的觀感。究竟今日香港社會的各種爭議紛亂,是源於傳媒的渲染煽動,還是歸因於其他的社會因素,我們實須客觀分析。

不少分析及研究傳媒的學者,均認為今時今日傳媒與受眾的關係,主要是雙向互動而非單向接收;讀者觀眾已不一定只被動地接收傳媒信息,更多時是主動地選擇接收或篩選自己想接收的信息及觀點。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許多天天訂報或看新聞的同學,即使電視新聞及報章都提及政治、社會新聞,但他們還是選擇閱讀最愛的娛樂版或是體育資訊,繼續不問政治社會事。

資訊不流通引致恐慌

傳媒大量報道某個社會議題,肯定會引發公眾關注。現今香港資訊仍算自由流通、不同觀點均有其自主發表的空間,市民大眾可以透過多元的途徑,例如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章等增加對社會議題和事件的認知,而青少年或者更依賴新興媒體,如社交網絡平台、網上媒體等等,從而能對社會議題有較多角度且全面的認知。就以同學上文所提及的「盲搶鹽」事件為例,中國內地某些地方的「搶」肯定比香港嚴重,原因正由於地方資訊不流通,人民知識水平亦不高,面對「恐慌性的資訊」時難以作多方印證,因而出現「寧可信其有」的「盲搶鹽」。

至於同學文中提及的大型群眾運動,如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或是2014年的佔領運動,是否單靠傳媒的「煽動」就能動員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呢?如果不是對運動的議題如《基本法》23條的立法內容、特首普選的方法等等,已有一定的認識及立場,並經過深思熟慮,生活繁忙緊張的香港人,怎會願意花一個寶貴假期的下午參與遊行,甚或是背荇a人、頂荍撋,在金鐘旺角街頭「埽鞳v?

怪傳媒資訊太多 不如教公眾明辨

當然,如果傳媒報道的並非事實,或者所有傳媒都只報道出一部分而非事實的全部,意圖誤導公眾作出錯誤的回應,那時候傳媒當然要受到譴責。然而,在網絡快速發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與其怪責傳媒發放「太多」資訊,不如培育公眾分析及分辨資訊的能力,這才是積極面對時代進步的態度。

最後不得不提,今日香港的新聞及資訊流通自由正面對壓力,如果我們還抱怨傳媒資訊太多,容易成為政權干預傳媒的藉口。究竟我們想要一個眾聲喧鬧,但公眾能從中找到真理的社會,還是政權會先作資訊篩選再透過喉舌媒體告訴公眾「真理」的社會?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今日相關新聞
學生投稿:今天的傳媒
請珍惜傳媒自由!
徵稿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