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董達成
放大
 
梁學思
放大
 
七位學者及評論員出席圓桌會議談及香港問題。
放大
 

其他新聞
七一遊行 倡民主自治重奪香港
升旗禮示威受阻 黃之鋒梁國雄被抬上警車
七一升旗禮 三前特首獨欠曾蔭權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要聞
 生活習慣反映身分認同

由英國殖民地到特別行政區,香港人一直都有身分認同的問題,而對港加華人來說更增添了加拿大人的身分,究竟他們自認為是香港人、加拿大人還是中國人呢?

殷妙仲認為身分認同是可以用一些實質的因素去斷定,他說早前做了一項研究,發現身分認同分別的第一條線是來源地,第二條線則是語言。他舉例指來自中國山東的移民會先和同鄉人交往,其次會選擇中國其他城市但同樣說普通話的人來往,最後是說不一樣語言的人。同樣,說廣東話的廣東移民會傾向先與香港人交往。

另外,生活習慣也可反映身分認同,殷妙仲說雖然在工作上會與不同族裔的人合作,但下班後便回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區域,而對香港人來說,去茶餐廳、飲茶、看港產片、追港劇,這些都是身分認同的線索。

殷妙仲又說,一項仍在撰寫的研究顯示,本地出生的人,由小時候直至初中階段,朋友圈子都比較族裔多元化,但去到高中至大學,朋友則會逐漸傾向同一族裔(自己族裔),顯示身分認同是無意識地在生活中慢慢表現出來。該研究所根據的數據是有統計上的顯著性的,而這個現象更是適用於全加拿大、所有族裔。

殷妙仲又說身分認同在每代之間有分別,指相對老一輩的香港人很少說自己不是中國人,但愈來愈多年輕一輩只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從不談愛國,與中國的關係逐漸疏離。他說,年輕人這種反抗也是一種身分認同,並認為這個現象也會影響在本地的香港人後代。

梁學思則說,每當提到「華人角度」或「華人社會」時,主流傳媒都很容易以偏蓋全地把華人想成單一意見的群體。她說例如當探討同性婚姻問題時,主流媒體只會簡單地指華人社區表示反對,但其實華人當中亦有不少支持的聲音,反問為何媒體不說「這些加拿大人反對」。梁學思又說由於不希望標籤華裔,她每次使用「華人」一詞時也會格外小心,甚至有被綁手綁腳的感覺,她說至今仍對華人的定義感到迷惘,不斷反問自己:在香港居住多少年才是香港人?中國出生但在香港長大的人,是否也是香港人?

董達成則認為港加華人在身分認同上是有流動性的,如在加拿大討論華裔社區問題時他是一個華人,談及香港議題時他便是香港人,當在亞洲國家聽到有人對加拿大的事提出質疑時,他會以加拿大人的身分上前解釋。

除了身分認同危機外,李明皓認為身分認同的另一個障礙是對個人前途的憂慮,在本地會擔心被歧視,而在香港若太本土的話,又會害怕失去一些工作機會,導致港人不敢明確地表達他們心中認同的身分。

單國鉞說在卑詩大學講課時都會談及身分認同問題,每屆的奧運和世界盃都是很好的討論題材。他認為華人社區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並擁有多元的文化和思想,但當遇上特朗普式的種族歧視時,便須要團結起來把聲音擴大。

 
 
今日相關新聞
生活習慣反映身分認同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