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早前曾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紅岩村探訪,當地不時蒙受水浸,研究所團隊會走入社區向村民「講課」,圖文並茂講解抗災知識。(受訪者提供)
放大
 
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生劉思達早前與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團隊到訪朝鮮,除到農村了解當地居民的情G,亦向他們提供培訓。圖中是向團隊展示應急救援包內應有的物品。(受訪者提供)
放大
 

其他新聞
男子偷飲同事人奶 認換入鮮奶
警通宵掃黑毒賭 拘33男女
地盤工控兩度尾隨入屋非禮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大災場教室經驗成國際教材 強調非施予 盼與村民同行

【明報專訊】災難發生,很多人會想參與救災,卻沒想到如何減輕災難影響。有多年救災經驗的陳英凝,8年前於中文大學成立「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以災難後的現場作教室,教學生參與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的同時,亦教育當地社區如何應付災難。學生在內地山區教村民防災的經驗,最終更成為聯合國教材。隨茼o一起走遍災場的學生說,提供災後風險管理並非要成為施予者,要與村民同行才可減輕災害影響。

明報記者 李詠珊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陳英凝,27歲當上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會主席,走過不少戰亂地方及災場,發現每次救災都遇同一景G,「問婆婆正服用什麼慢性疾病藥物,她們只能告訴你是紅色那一粒,不知是治什麼疾病;除非提高他們的應災意識,否則情G只會重複」。2011年,她成立了中大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專注培訓學生提供災害醫療及公共衛生技術支援。

學生實踐所學 轉化國際案例

過去8年近700人次參與中國農村備災計劃,另有50至80個受災害影響地點供學生實習和研究,為了解當地風險管理成效,很多時會重複去同一災場,把觀察寫成案例。他們曾發現內地山區常遇水災,卻無應對措施,體會防災要由社區做起,也要提供低成本做法,讓村民容易採用,此案例最終成為聯合國教材。陳英凝指出,起初希望把學生由課室帶到前線實踐所學,沒想到同學能把經驗轉化成案例,影響國際政策,她為此感欣喜。

茩囿壅悕荈 教授應對災害

中大公共衛生學士學生鍾珮媛於尼泊爾地震兩年後到訪,仍見頹垣敗瓦,小孩常腹瀉,其後才知與他們於山溪取水有關,「若以知識解決問題,就會茈L們先煲水再飲,但了解村民正面對的問題,就知獲取燃料又是另一個問題」。她認為,要改善村民生活,要先了解當地文化,「不要認為這些是陋習,是他們的習俗,要以教育慢慢改善村民的習慣」。

「每一個計劃都在幫地區把脈」,中大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項目經理黃嘉寶這樣形容他們的工作,她說,研究茩囿壅悕荈ョA研究所3年前已開發全球網上課程,供逾120個國家修讀,同時亦要做社區教育,「假以時日村民再遇災,就知如何應對」。

教做救援包 村民當寶貝收藏

黃嘉寶舉例,最常教村民做救援包,內有飲用水、保暖氈、打火石、肥皂、常用慢性病藥物等,還有全家福照片供辨認身分。她說,初時村民把救援包當「寶貝」,「收藏得太好」,要向他們慢慢講解;翌年再訪,村民已把救援包放於當眼處,「當時感動到講不出話,是個代表應災意識提高的記號」。

陳英凝不時強調,他們並非施予者,因村民讓她與學生參與應災與研究,是難得經驗。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生劉思達指出,曾到一個農村,發現不少房子入面有棺材,「缺乏醫療配套下,老人家不想去看病……反會做好準備迎接死亡」,令他對死亡有更多反思,亦知道參與人道工作不單有施予,亦有得荂C

 
 
今日相關新聞
中大災場教室經驗成國際教材 強調非施予 盼與村民同行
氣候變化加劇水旱災 盼港人實踐減碳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