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上屆文憑試視藝科考生張芷晴的考試畫作(右)被考評局試場主任指與參考資料(左)極相似;但大學學者何慶基和黎明海都不認同,指兩畫除構圖較相似外,光線、畫法、意境等均截然不同。(周智堅攝)
放大
 

其他新聞
中大展出70件珍貴碑帖
經濟學人MBA排名 港大蟬聯亞洲第一
前員工涉擅取相片 《明周》准延交申索書
問題嘟機信用卡125萬張 中銀佔逾半 其次星展
截擊鍾樹根 徐子見:太多人自動當選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兩教授:視藝考生沒「抄自己」 「只有不懂創作才會講即時創作」

【明報專訊】本報早前報道,上屆文憑試視覺藝術科考生張芷晴應考畫畫部分後,被指抄襲自己的作品,須填「異常報告」,考評局當時回應稱,若有考生作品與參考資料極相似或缺乏「即場創作」成分,須填報告跟進。本報邀請兩名大學學者評鑑芷晴的作品,兩人均不認同「抄自己」的指控,並稱兩幅作品不相似。兩人亦認為「即場創作」要求不合理,「只有不懂創作的人先會講即時創作」。

明報記者 廖穎琪

對於芷晴被指「自己抄自己」,中大文化管理文學士課程主任兼教授何慶基不認同,並舉例不少知名藝術家都會重複創作某個主題,如安迪華荷便曾將《金寶湯罐頭》以同樣形象,但不同分割格數、顏色等不斷重複創作,「安迪華荷是否不斷抄襲自己?」

何認為芷晴的考試作品及參考資料「驟眼看是接近的,但意念、光線的處理明顯不同」,例如考試作品較強調光線,陰影亦較暗,天空的處理亦有分別,「藍色天空多一點,加上有雲,令構圖上有對比,增加(畫面)張力、立體感」,而最明顯是考試作品是一幅超現實的畫,因現實的郊野不會見到巨大茶杯,而參考資料是寫實畫,因為在郊野見到蘑菇和樹很正常,「這是最明顯的差異,如果咁都睇唔到,我無話可說了」。

指構圖相似 意態大不同

曾為考評局擔任試卷評核工作逾10年的浸大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認為,兩幅畫構圖相似,但不能憑此便說兩者很相似,「梵高的《向日葵》畫了超過5個版本,每個版本表面都像是相似,但其實花的方向和顏色都不同,不同版本有不同的思想感情」。黎解釋,芷晴的兩幅畫即使同樣畫樹,畫法也大不同,「這個(參考資料)是用開展性的處理,那個(考試作品)是收縮畫面的處理,就算是同一個主題物都有不同處理」。他說兩畫演繹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態,不認同是抄襲。

至於考評局稱要求考生「即場創作」,何慶基認為「無即時創作這回事,只有不懂搞創作的人才會說『即時創作』」。他強調每個藝術家的創作都是一個歷程,將過去累積的經驗慢慢發展到現在。黎明海亦說,任何一名藝術家都一定會因應自己的累積,繼續去創作、衍生、演化,「創作不可以要求由零開始,每一次要由零開始,這是很苛刻的要求」。

 
 
今日相關新聞
兩教授:視藝考生沒「抄自己」 「只有不懂創作才會講即時創作」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