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今網絡科技發達,連幾歲的孩子也懂得使用平板電腦,但地球人是否知道,在數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只能透過在洞穴的岩壁上刻劃圖案傳達信息?現代化的社會出現了不少傳播科技,大大改變地球人的溝通模式。讓小火子帶大家回顧當中幾項發明吧!
新聞寫作呈倒金字塔
年紀小的地球人可能未聽過「倒金字塔」結構這種寫作方法。這種新聞寫作方式源遠流長,簡單來說,就是在一篇報道中,將重要的事置前,次要的放後。由於該寫作方式是以資訊的重要程度排列次序,如同倒轉的金字塔,所以以此命名,非常直白。
六何法寫新聞導言
因此,採用倒金字塔寫法的新聞導言,提及的都是最重要的資訊,即事件的5W1H:Who(涉及者)、What(什麼事情)、When(何時發生)、Where(哪媯o生)、Why(為何發生)、How(怎樣發生)。其餘段落則屬背景和補充資料等,作用是更全面和清楚地解釋事件,令讀者更易理解。
倒金字塔寫法為什麼會出現呢?地球人普遍認為與美國南北戰爭有關。19世紀初,電報是突破距離限制的先進發明,讓想長途通訊的地球人,毋須用飛鴿傳書,只需拍打電報到另一個城市即可。不過到了19世紀中,南北戰爭展開,記者以電報傳送相關報道,但電流在戰爭期間,時常突然中斷,影響新聞傳送。於是記者將最新戰G置於稿件頂部,即使通訊突然中斷,也能確保報社接收到最重要的消息,得以向讀者傳達,倒金字塔的新聞寫作方式也漸漸形成。
「倒金字塔」將最重要的資訊置前,既方便讀者閱讀,編輯也可迅速掌握新聞重點,從而釐定標題;若遇版位不足,則能果斷從較後段落刪起。因此時至今日,「倒金字塔」仍是常見的新聞報道寫法。
數碼廣播 「鬼影」不再
聲音、畫面有無問題?傳統電視用模擬廣播(analogue)將連續的聲音和動態畫面,轉換為連續變化的電力信號,傳輸至接收器(即電視機)後,再將電力信號還原為聲音和畫面。
1數碼頻譜有多條頻道
以翡翠台為例,慈雲山發射站用471.25MHz頻率傳送畫面,477.25MHz頻率傳送聲音,頻道是21,此編號乃人為指定,以區別大氣電波上不同頻率,頻道21會與畫面471.25及聲音477.25的頻率對應。至於地球人收看翡翠台時需調至「1號台」,1是頻道也是編號,分別在於頻道21是按物理劃分,即特高頻段無線電波(UHF);而「1號台」則按你家中電視劃分。
模擬廣播多「鬼影」(在電視機畫面上出現雙重影像),相反數碼影像以二進制(0和1)記錄,信號接收力強,聲畫效果更高質。有別於傳統一條頻道佔一條頻譜的制式,踏入數碼年代,一條頻譜最少有4條頻道,所以編號不再單以物理劃分,而是由當局統籌指定,再經大氣電波發送給電視台。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及亞洲電視原本就有多個發射站,陸續轉用數碼廣播即可。後來,香港電台於已有的發射站加建輔助發射站,2016年接手亞視兩條模擬廣播頻道。至於同年啟播的香港電視娛樂(ViuTV)則與翡翠台共用多頻網頻譜,利用大氣電波發射數碼電視信號,頻道號碼99也是當局指定,所以觀眾只需重新搜台,即可收看。
■地球的首張照片
在2019年,地球每過一秒,便可能有成千上萬的照片被上載到社交媒體。然而,你們能夠想像世界上首張照片是什麼樣子的嗎?是餐桌上的甜點?是攝影師的自拍嗎?全都錯了。
相片就是光線製造的影像
歷史上有紀錄的第一張照片 ,由法國發明家涅普斯(Joseph Nicmphore Nimpce)於1820年代拍攝。涅普斯1765年出生,在中產、舒適的家庭環境長大。當年服完兵役回到家後,他對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不時與兄弟克勞德(Claude)進行實驗。他倆生出一個念頭:人類可以利用光線製造影像嗎?
當時法國非常流行平板印刷(lithography),這不是現時地球人所用的平板電腦啊,而是利用水和油墨互不相容的原理,使平板的不同部分分別吸收油墨和水,達到印刷效果。涅普斯被這種技術吸引,後來利用類似的技巧發明了日光攝影(heliograph)。
1張照片 拍了8小時
約1826年,涅普斯在家中閣樓拍攝,拍下名為《在萊斯格拉的窗外景色》(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的照片,相信曝光時間超過8小時!當然,相對今日色彩鮮明的數碼相片,這張黑白照色調極暗,畫面非常朦朧,但它是攝影史上的重大突破。
不過,涅普斯沒有因為這項創舉成名,反而跟他一起研究攝影技術的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m Daguerre)把成果進一步改良,1839年發明了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並獲法國政府買下專利。1861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張彩色照片。
■美國電影設5級評級
導演:「我有權拍任何題材!」
觀眾:「我有權看尺度大的電影!」
家長:「我要保護孩子免受不良資訊污染!」
各方爭持不下,怎麼辦?地球人選擇以制度解決。
以美國為例,其電影評級制度設於1968年,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制定。在此之前,電影內容「好pure(純淨)」,因為有諸多限制,例如不能有粗言穢語、成人裸露鏡頭等。直到Jack Valenti擔任電影協會主席,考慮到電影工作者有表達的自由,於是推行電影自願評級制度(見圖5),以平衡各方權益,兼顧創作自由及社會道德要求,限制兒童及青少年觀看「不良資訊」。
雖然在美國的電影工作者可選擇是否把電影送呈評級,不過,沒有評級的電影不能以廣告宣傳,而戲院院線基本上不會接受,所以大部分電影都會被送往評級。一般而言,電影評級的年齡限制愈大,能夠接觸的觀眾愈少。因此,基於票房考慮,電影發行商或傾向爭取較大眾化的級別,而刪剪相對敏感的內容。
文:火星媒體 Mars Media Academy
[通通識 第5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