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遍插茱萸少一人.溫暖散寒 (黃潤波醫師)

[2013-03-06]

黃潤波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生,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wongyunpo@graduate.hku.hk)

吳茱萸湯
材料:吳茱萸二錢、太子參六錢、蜜棗四粒、瘦肉十兩
製法:吳茱萸及太子參用清水洗淨,用六碗水浸泡半小時,放進蜜棗及瘦肉,煲至一碗水飲用
功效:寒性的頭殼頂部位疼痛

吳茱萸者,何也?吳地出產的茱萸,就是吳茱萸。

世以吳、越並稱,吳地者,即今江蘇省內的蘇州,越是今之浙江省。吳、越兩地,地靈人傑,孕育出很多名醫。只算滿清一朝,就有葉天士、吳有性、戴天章、余霖、吳鞠通、王孟英、雷豐、柳寶治…等,赫赫有名。

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內所插的,就是吳地出產的吳茱萸。

吳茱萸、附子、干薑、肉桂、桂枝、細辛…等,同屬溫熱的葯物,適用溫通血脈,和暖身體,是近代「火神派」醫者喜用葯物。

吳茱萸湯,適合身體平時怕凍的病人,小便密而顏色淺,情格內斂,沉默寡言,鬱鬱不歡,頭殼頂的部位出現疼痛,可以用吳茱萸湯去處理。

吳茱萸,氣味濃烈,對某部份人而言,容易引起嘔吐,可以在使用前,以水洗濯多遍,減輕其濃烈之味,內服要注意用量,不能多用。吳茱萸是有小毒的葯,如用到三錢以上,不但會頭暈,嚴重者可能還出現視覺障,即是李時珍所說的「動火傷目」,不過停葯後容易恢復。

吳茱萸有一妙用,將吳茱萸磨粉,與醋調和,外敷足底湧泉穴,引火歸源,能降血壓,並治口瘡。

很多攀雪山人士,冒險搶峰,換來代價肢體受寒而凍傷,嚴重者肢節壞死,中醫稱為「脫疽」,相類於西醫的雷諾氏症。平日若四肢冰凍,易生冷瘡,可嘗試服用下方: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藥物組成:當歸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赤芍三錢、炙甘草三錢、大棗八粒、生薑三片、細辛一錢半、川木通二錢、吳茱萸二錢

此方是出自一千八百年前,約公元204年,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當歸可補充身體內血液;吳茱萸、桂枝、細辛、生薑溫暖身體;白芍中和溫熱藥物的燥性;赤芍幫助血液的流通;炙甘草、大棗保護脾胃

讀者們要留心的地方,木通一定要用川木通,不能用關木通,因關木通屬馬兜鈴科的植物,大劑量長期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木防己、尋骨風、馬兜鈴亦含有馬兜鈴酸)

在中藥王國,有兩種茱萸,功能完全不同,不可混淆,此就是吳茱萸與山茱萸。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的成熟果實,產山東等地,功能為補肝腎、益精、斂汗、長於收斂行將散盡的元氣、救傾刻存亡之間。

吳茱萸,為雲香科植物吳茱萸不成熟的果實,以產於吳地為「地道」,即我們常謂的地道葯材。功能散寒、暖胃、止嘔、止痛,用於入葯,只採其不成熟的果實。

山茱萸功在補益,有補充精氣的作用,六味地黃丸用之,吳茱萸力在溫暖身體,薄於補益,吳茱萸湯、溫經湯用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