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食品包裝「營養警示標籤」原定2026年才全面推行,但現在新版正面包裝營養警示標籤(front-of-package nutrition warning labels)已陸續出現在超市貨架上。這項政策早在2022年公布。若食品中糖分、鈉含量或飽和脂肪超標,可能增加中風、肥胖、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及某些癌症風險,便要在正面包裝用黑白標示來提醒消費者。
註冊營養師布朗(Brittany Brown)表示,這類標籤對有意參考營養信息的消費者是「一個不錯的起點」,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因為目前它只是一個警示,提醒這款食品是否高鈉、高飽和脂肪或高糖,但不會提供更多具體細節。
以便作「快速且明智決策」
衛生部解釋,此舉旨在幫助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做出「快速且明智決策」。
布朗解釋,只要食品中的糖、鈉或飽和脂肪含量達到每日建議攝入量的15%或以上,就會出現這類警示標籤。但營養標籤無法反映食物價格帶來的現實問題。她說:「很多人面臨沒有獲得糧食的保障,即使明知某食品含糖量高,但如果預算有限,仍被迫選購。」
阿卡迪亞大學(Acadia University)營養學教授卡爾森(Liesel Carlsson)也表示,隨着標籤陸續出現在常見食品如穀物、麵包和部分奶製品上,消費者起初或許會感到意外,但預計未來廠商會逐漸調整配方,避免產品觸發警示。因為「這些標籤出現在包裝上不好看,因此很多廠商會改革配方」。她認為,標籤政策可能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市場上可能會出現更多低價但對健康危害相對較小的高度加工食品。
牛奶禽肉油鹽糖獲豁免
卡爾森也指出,研究表明,正面標籤即使在消費者未主動尋找營養信息時,也能吸引目光。加拿大衛生部說明,某些食品因特殊原因而獲豁免,例如:
.純牛奶、原味酸奶和芝士:因其是鈣質重要來源,有助促進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
.原料單一的生絞肉及禽肉:這避免誤導消費者認為其營養低於未貼標籤的整塊肉類;
.黃油、食糖、食鹽及部分小包裝食品:因用途或技術原因不適用標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