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影響視乎多個因素而定:
(1) 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與化學特性;
(2) 有關人士的年齡與一般健康狀況;
(3) 接觸污染物的時間長短,在一般情況下,短時間接觸污染物所帶來的健康風險通常會較低。
(4) 氣候情況;
(5) 排放源頭與接觸者之間的距離等;
(6) 需要經常在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接觸空氣污染物的機會增加。
空氣污染有很多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從身體裏細微的生理變化,以至明顯的病徵如鼻子及喉嚨痕癢、氣喘、咳嗽、胸痛或胸悶等。哮喘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接觸到空氣污染物,病情便會加劇。雖然不同的人受空氣污染影響的程度是取決於不同的因素,但是不同年齡的人都會受到惡劣的空氣質素的影響,而空氣污染對兒童及長者的影響則更大。
多項本地研究都顯示,因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入院及過早死亡的人數與嚴重空氣污染之間有着重要的關連。戶外空氣污染物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在2012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柴油引擎產生的廢氣從「可能致癌」(第2A類)重新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基於最新科學證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3年10月進一步把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
一般而言,市民應在空氣汚染高的日子待在室內保健康,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和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這對老人、兒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更重要。在所處空間內裝設空氣清淨機,或是新型建築本身配置有空氣淨化全熱交換機,可以過濾空氣中有害物質,減少吸入空氣污染物。
如無法避免戶外體力活動,善用口罩可保健康:有建議外出時戴口罩,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必須注意的是外科口罩及N95防護口罩對預防吸入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氣體污染物作用不大。雖然外科口罩可以過濾較大的懸浮粒子,但研究顯示此類口罩並不能有效過濾10微米以下的懸浮粒子,更不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在使用防護口罩(如N95防護口罩)時,其過濾功能將視乎口罩能否緊貼面部。此外,長時間佩戴防護口罩會令人感到不舒適,使用時亦須加倍用力呼吸。
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適當關閉門窗及使用空氣清淨機,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
提升免疫力,預防勝於治療:有一些預防肺炎的疫苗(例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可以經由醫生專業的評估後再安排疫苗注射,增強免疫力。另外是建立良好的生活觀念,控制好自己本身的血糖、血脂和血壓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不抽煙等也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
(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