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膽固醇

[2013-04-03]

今時今日,許多人都知道「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健康影響深遠。高血脂亦即高膽固醇,不計少數病人受遺傳因素影響,其實大部分高膽固醇問題都是來自不良生活習慣。
慢慢累積而來的高膽固醇,如何化解?偏生香港人都性急,最好立即馬上盡快解決問題,一粒膽固醇藥、與徹底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之間,病人應如何選擇?個人化的膽固醇管理策略,可能是對治慢性疾病最有「當代」風格的概念。

膽固醇偏高,是許多人都會掛在嘴邊的問題,但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部主管周振中醫生直言「好多人不知自己在說什麼」。的確,膽固醇其實是個複雜的醫學概念,「其實我們不特別有興趣去醫膽固醇。最終我們想醫的是(它背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而膽固醇只是其中一種。」他說。

膽固醇(cholesterol) 是人體血液及細胞中的蠟質狀脂肪,本身可由肝臟自製,用以製造及修復細胞壁,此外,身體的荷爾蒙(如性激素)、維他命D及膽汁酸(用作消化食物)分泌,亦需要使用膽固醇來製成。而除了身體自製,食物是主要的膽固醇來源。

本是身體的「必需品」, 然一旦過剩,膽固醇也會成為身體的負擔,形成脂肪斑塊,積聚血管內壁,長遠令血管粥樣硬化、狹窄,甚至栓塞血管。若是心臟血管栓塞可致冠心病、腦血管栓塞則可致中風。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冠心病是由血膽固醇過高所致。

透視血脂成分

透過驗血可了解血脂水平。周振中指,一個對診斷有意義的血脂化驗報告,必須包括四大部分: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三酸甘油脂(TG),四者扮演不同的角色:總膽固醇:膽固醇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為脂蛋白後,才可以被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分。膽固醇可按脂蛋白的性質,分為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兩類,而總膽固醇是指兩者的總和。

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它會積聚於動脈內壁引致血管粥樣硬化──血管壁本該平滑,但粥樣硬化後,血管內壁增厚、凹凸不平、彈性變差,又因粥樣硬化部位不穩定,一旦突然出血、爆裂,血管便會栓塞,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及中風。

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它是血管「清道夫」,可將多餘的膽固醇從動脈內壁運回肝臟降解和清除,將血管堵塞減至最低。但HDL水平主要受先天因素影響。

三酸甘油脂:血管栓塞風險除了受LDL水平的高低所影響,亦跟其形態有關,LDL分子愈細,愈容易黏附於血管內壁。而三酸甘油脂偏高會令LDL分子較細。通常肥胖人士的三酸甘油脂都會偏高。

首要降低壞膽固醇

周振中指,現時醫學界對血脂紊亂的治療,都有一個共識:首要處理好LDL的水平。除因它對栓塞血管最有決定性,現時亦只有LDL是藥物治療較能有效掌握的,「其他兩個成分都較難處理,例如能夠提升HDL的方法並不多。」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醫學界已有研究指,男士若能於四十歲時將血液中的LDL濃度減少0.6mmol/l,可將未來五年患上冠心病的風險降低50%、五十歲時降低40%、六十歲時降30%,效果相當明顯。

吃出健康膽固醇

現時他汀(Statin)是治療膽固醇最主要而有效的藥物,估計降膽固醇比率可高達30-60%。但與此同時,多年來亦有不少針對降膽固醇的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 的研究, 發現燕麥、黃豆、堅果、深海魚及植物固醇(Plant Sterol)五大類食物,對降膽固醇有近15-20%的功效,為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改善膽固醇的選擇。

科研尋出降膽食物

本身為澳洲註冊營養師的香港營養師協會主席林思為指,2005年《美國臨牀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of Clinical Nutrition)刊登一項研究,比較三十四名高血脂患者以極低飽和脂肪餐單、極低脂餐單加二十毫克他汀類藥物,以及使用降膽固醇餐單(Portfolio Diet)進食各四星期後,其血脂水平的分別。

研究中使用的Portfolio Diet為素食餐單,包含了其中四大類降膽固醇功能性食物──植物固醇(1g/1000kcal)、大豆蛋白(21.4g /1000kcal)、杏仁(14g/1000kcal),至於黏稠纖維(viscousfiber,14g /1000kcal)食物選擇包括燕麥、大麥、洋車前子(psyllium)、秋葵及茄子。

結果發現,食用他汀配合極低脂餐單時,研究參與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平均下降33.3%,成效最高;食用Portfolio Diet平均亦可降29%,相差僅約5%。而只以極低飽和脂肪餐單進食,壞膽固醇平均只降8.5%。

林思為認為,這是現時有關Portfolio Diet最有力的研究,而事實上,在美國營養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有關功能性食品的分類中,Portfolio Diet包含的食物種類均位列於第一至二級(如燕麥及大豆蛋白屬第一級;黃豆/堅果/深海魚則為第二級),反映其功能性聲稱的科學根據屬於高度及中等。

誰要「治療」膽固醇?

許多人都曾在身體驗查時發現膽固醇略為超標,莫不有一大疑惑:究竟需要服用膽固醇藥?還是先透過飲食控制一下?其實,要不要「醫」膽固醇問題?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部主管周振中直言,膽固醇最重要的意義,是其背後反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要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能單靠血脂水平數字為指標,「理想的膽固醇水平,應該是個人化的。先找出他有否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指標,才能決定是否需要很積極地去管理膽固醇。」

他舉例:一個二十歲、沒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跟一位五十歲、患有高血壓、有冠心病家族史的男性,同樣在體檢時驗出「壞」膽固醇有3.3mmol/l。哪個需要開始去「醫」?「當決定要使用降膽固醇藥就是終生的,因為即使用藥一個月可降至2.5mmol/l,但停藥後便會回升。年輕人風險因素低,(長遠而言)用藥的代價較高;但五十歲的男士,因為冠心病風險因素多,理論上最少要降至2.6甚至1.8mmol/l才成,如此,他便值得考慮用藥。」

個人化的健康管理

既有恆之有效的降膽固醇藥、又有「明星」級降膽固醇功能食物,今時今日,膽固醇超標而想控制一下,基本上已非不可能,「變數」只有人性──你願意為了體檢報告上那堆超標的膽固醇數字,聽聽營養師與醫生的囑咐,略為忍一忍口、多做一點運動、戒煙、減肥、以至乖乖服藥?

周振中特別提醒市民,雖然現時坊間的體檢非常方便流行,不過,並不是驗過血便能解決問題,更重要是解讀數字背後的意義、作出風險評估,以至決定一些善後方案。所以,體檢後是需要有家庭醫生及營養師的跟進,「現在香港好多人做身體檢查,但收到一張紙之後,根本不理解那是什麼一回事,甚至沒人解釋報告,或病人自己不想面對。若沒有相應行動,(那些體檢)做來幹嗎?」

在家庭專科醫生林永和的診所,備有不少冠心病風險評估量表。五條問題,由年齡與吸煙習慣,問到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及血壓水平多少。經過簡單的計分,可以預估未來十年患上冠心病的風險百分比。與其說這些量表是用來「未卜先知」,倒不如說,它是用來與病人商量改善健康生活方法的切入點。「這位病人有吸煙,年過五十,共十一分。計出來,十年內有心臟病機會約有8%,我會跟他說,這是個趨勢,有時病人見到這些表,會識得驚。」林永和說。

導讀體檢數字

的確,膽固醇過高並無徵狀,如何將一堆膽固醇的讀數「翻譯」為病人理解的東西,是有效診治的考驗。「膽固醇有一些因素是不能改變的,例如基因、家族遺傳、年齡。但也有可以改變的,如飲食、體重、運動量等。我會跟病人說,若能夠由十一分減到五分,冠心病風險只有2%。由8%減到2%,在統計學上,是把風險降低了許多;但8%是否機會好低?沒人知曉。讓病人看到這些數字,往往會令他們更有動力去改善自己的膽固醇,做些事make a difference。」

在這些改變之中,林永和認為在處理膽固醇之前,提醒病人戒煙及恆常運動,往往是處方藥物前的首要一步,「家庭醫學着重理解病人心中想什麼,而替病人權衡輕重時,可讓病人參與,選擇用藥還是改變生活習慣。」用一粒藥?還是半粒加改變生活習慣?他形容過程猶如「調酒」般,要拿捏平衡位置。「若沒特別因素,我會讓病人選擇,都幾多人會選半粒藥,除了心理上像是少吃了藥,藥費也較少。」

藥石亂投

經常需要為心臟科病人做復康營養諮詢的林思為指出,在三高之中,膽固醇相對上容易處理,「只要減肥10%、配合運動與生活習慣,四至六個月往往可見明顯before and after的結果。」只是,坊間盡是千奇百怪的食療方法,她聽過最多的是飲木耳水。

「中國人很喜歡quick fix,以為不用做運動、戒口,飲一杯東西搞掂,其實更差。我會用科學方解釋,何以木耳水好像有效?是因為它有水溶性纖維,浸過、煲過之後可見水會變得濃稠,是將水溶性纖維煲了出來。它或可幫你降膽固醇,但不等於木耳水是藥,可以『解』了你剛剛吃過的焗豬扒飯。」

在臨牀上,她曾經為病人「處方」降膽固醇餐單(Portfolio Diet),基本上每早以豆奶沖調麥皮,添加果仁或以果仁做零食,每周兩餐深海魚,已包括四大類功能食物,持續三個月至半年,大部分病人的膽固醇水平可見有10%的回落。而當中亦包括其他飲食建議,如減食紅肉、控制食量(portion size)、做運動等。「坦白說,單靠飲食真的不會令LDL大幅下降,由四點幾降至二點幾。但是,若能邊用適當劑量的藥物、再加飲食控制,何不給病人多一個選擇,試試三個月至半年,看看是否有效?」

-----------------------------------------------------------------------

計出來的膽固醇

雖說是「驗血」,但坊間的血脂化驗報告,不都是「驗」出來的。

周振中解釋,低密度脂蛋白的化驗方法相當複雜,化驗成本昂貴,亦非所有化驗所都有能力進行這種化驗。不過,醫學界已從四大血脂成分的相互關係得出方程式,只要知道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脂的數字,便可推算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所以,現時坊間大部分血脂化驗報告的低密度脂蛋白數字,都只是間接計算出來。但他補充,應用這方程式的最大局限,是三酸甘油脂的水平不能高於4.5mmol/l。如此,化驗報告會註明低密度脂蛋白未能從數學程式推算出來。

-----------------------------------------------------------------------

健康膽固醇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一般成年人:<4.1mmol/l
女性更年期後、男性四十歲以上:<3.4mmol/l
中風、冠心病、糖尿病患者:<1.8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一般成年女性:>1.3mmol/l
一般成年男性:>1.1mmol/l
三酸甘油脂:<1.7mmol/l

-----------------------------------------------------------------------

何時開始檢驗膽固醇?

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曾經發表指引,建議二十歲以上已需要每五年檢測血膽固醇水平最少一次,作為「底線」資料,讓日後可作跟進比較。

周振中認為,在公營醫療角度來看,年輕時作膽固醇檢查,未必最有成本效益。但從個人健康管理的角度來看,在未病之時接受一些簡單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亦未嘗不可。

至於身體一向健康、沒有家族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的成年男女,在中年過後(男性四十五歲以上、女性五十歲以上)則有需要定期監察血脂紊亂、血壓、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風險。若已患上長期慢性疾病,更需要立即緊密跟進,在治療計劃中,監察「三高」水平,理應早已納入其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