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東華(麥煒和醫生)

[2013-07-24]

麥煒和,小學作文「我的志願」是要做科學家,結果科學家做不成,神推鬼哄當上腦神經科醫生。面對中年危機,開始投入科普寫作,希望一圓兒時夢想。
mpwmontages@omghk.com

「我任職東華醫院。」
「我知,東華『東』院。」
「東華醫院,不是東華『東』院。」
「你講緊東華『三』院?」
「請給我聽好,是上環普仁街那所東華醫院。」

隱蔽在港島舊區的東華醫院,是筆者的故鄉。當年孤身返港,輾轉做過家族診所、大學校醫、待業青年……最後飄落在東華。時為1993年,東華醫院未被政府接收,所以仍能保留昔日補助醫院的風貌,就像領匯未入主前的屋邨小商戶,置身其中,大有時光倒流到七十年代之感。東華是筆者首間任職的公立醫院,當時共事都是上了年紀臨近退休的醫生,突然來了個new kid in town,青靚白淨,精神更未被大醫院污染,我想,在眾人眼中,小弟的形象拍得住初出道的許冠傑。

東華的工作相對清閒,我們主要照顧熟客,通常為一般慢性病患,沒太大難度,病房很少客滿,公公婆婆們想住多久便多久。當年東華設有小型急症室,提供通宵義診,為街坊處理發燒、割傷之類的小毛病。

東華十一樓是醫生宿舍,亦是大家的俱樂部,院方請了四位嬸嬸──記得是貞姐、嬋姐、虹姐和怡姐──照料我們的起居,她們每天會為醫生準備兩頓住家飯,讓我再嘗小時媽姐告老還鄉後久違了的滋味。我上任時正值歲晚,但見嬸嬸們運來幾大籮白蘿蔔,然後用人手刨絲,蒸成數十底愛心蘿蔔糕,大陣仗得如工場一樣。蘿蔔糕會分發給醫生及友好,就當是員工過年的福利。

1993年尾,醫管局正式接收東華,也接收了在下。調職瑪麗前,同事送我帆船擺設,名曰Santa Maria,是當年哥倫布的旗艦,寓意我終於要離家遠征新大陸。自此,東華不再一樣,門診要分擔其他醫院的工作量,病房流水作業,急症室由於設施不達標需要關閉(責任問題已凌駕予人方便的善心),十一樓做了貨倉,嬸嬸四人組也解散了。

我有幸見證東華最後的溫情歲月,雖然只吃過一年蘿蔔糕,但當中那份人情味卻會終身不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