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 (郭碧珊)

[2011-11-05]

郭碧珊,臨牀心理學家,任職於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和香港進食失調中心,對於處理情緒病和進食失調症個案極具經驗, 致力提供認知行為治療和推廣情緒健康的知識。 (mpwkathleenkwok@omghk.com)

不少人跟我分享,在婚姻生活中,其中一大壓力源頭或導致不快的原因,是跟丈夫的母親相處不來。

綺玲早年先後喪失雙親,非常渴望家庭溫暖,也很希望未來的丈夫和夫家能好好照顧她。她在二十六歲、大學畢業不久,便跟相識時間不長的男友結婚,婚後如願成功懷孕。

本來雙喜臨門該是快樂時,然而,懷孕期間她受盡孕吐及其他種種懷孕所致的身體不適折磨,她很渴望丈夫能照顧自己身心的需要。同齡的丈夫雖然愛她,但卻不懂得以她要的方式去照顧她,所以綺玲感到日益情緒低落和憤怒。

奶奶看見懷孕期間的綺玲身體虛弱,出於好意建議把她接回家住,方便照顧。但敏感的綺玲卻感到寄人籬下,跟奶奶共處同一屋簷下,換來的是更深的嫌隙。

三十五歲的家碧,父母皆有大專程度,談吐溫文有禮,舉止大方得體,而且兩位都只有約六十歲。她的奶奶八十多歲,基本上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平日說話經常粗聲粗氣,而且脾氣不大好。雖然家碧明白,奶奶的言行並非衝着她而來,然而當奶奶一再不斷地口出怨言時,她還是會感到難受。有時忍不住跟丈夫吐苦水,平日超級理性的他,竟然盲目地維護母親,令她感到加倍孤獨。不過冷靜下來,她又寧願丈夫能孝順母親,這總比丈夫對母親無情無義好,否則不知會否「他朝君體也相同」…

素心今年五十歲,育有兩名女兒。當年生育時,重男輕女的奶奶一次也沒有到醫院探望過她,也不曾叫工人準備任何食物給素心。反而,奶奶的外傭當年在港產女時,她奶奶既親身到醫院探望,還吩咐另一位傭人燉補品給剛生產過的外傭吃。

最近,奶奶患上末期癌症。素心天天為奶奶準備愛吃的東西,每天陪伴進出醫院,她痛苦時又替她按摩,但奶奶一聲謝也沒有。丈夫看不過眼替她發聲,但奶奶仍然毫無表示。素心告訴我,她不覺得委屈,因為她對奶奶的付出,是源於對丈夫的愛。

她覺得做人不能忘本,沒有奶奶,哪來她的丈夫呢?我們無法選擇別人(包括奶奶)怎樣對待自己。不過,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對別人的想法和反應。素心對奶奶的態度最叫我由衷欣賞,你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