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尿道炎

[2015-08-18]

關於「尿道炎」,你對它的熟悉程度可能不及心臟病、中風或是傷風感冒,但原來這病症於女性圈子中並不陌生,身邊總有女性朋友曾吃過它的苦頭,一旦患上足以讓女士們折騰好幾天。夏日將至,原來少喝水也會增加發病機會。要加以預防,首先要了解尿道發炎是什麼一回事。

荃灣港安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何嘉慧稱,很多人都被「尿道炎」這病症的中文名稱誤導,以為尿道炎僅只是尿道受感染引發炎症。其實所謂尿道炎(Urethritis),並不單單只是尿道發炎,而是泌尿系統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的統稱。

泌尿系統感染主要是因細菌入侵人體而造成炎症,一般可分為三類:
無症狀菌尿:病人無任何尿道感染病徵
下泌尿系統(俗稱下尿道)感染:尿道及膀胱受感染
上泌尿系統(俗稱上尿道)感染:輸尿管及腎臟受感染

正常情況下,人體泌尿系統是一個無菌乾淨的環境,一旦泌尿系統被細菌或病毒入侵,便有機會引起發炎反應及不適症狀。

女性患病率高八倍
尿道炎可算是常見的女性疾病,炎炎夏日更是女性容易患上尿道炎的「旺季」。何嘉慧稱:「三分一女性一生中會感染一次尿道炎,三分一患者更會多次感染。」雖然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尿道炎,但男女患尿道炎的比例是一比八,換言之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八倍!

她解釋,女性尿道感染率遠高於男性,是由於男女生理結構不同。女性尿道僅長約四厘米,相對男性的十五厘米要短,所以細菌容易從尿道口走入尿道直上膀胱,甚至有機會上達腎臟造成腎盂腎炎。此外,女性的尿道口與陰道、肛門相當接近,加上其尿道口位於外陰部位,被陰脣覆蓋,一旦外陰不清潔或如廁後從後向前拭擦,陰部或肛門內細菌便有機會從尿道口入侵尿道,造成感染發炎。

八成致病源是大腸桿菌
臨床上大部分女患者都屬於下尿道感染,何嘉慧指,小量個案只有尿道感染而不影響膀胱,故坊間一般所指的尿道炎,其實是膀胱炎。最常見的感染是由細菌引起,有研究發現約八至九成的感染是由寄生於大腸的大腸桿菌所致,部分患者亦會因感染克雷白氏菌或乙型鏈球菌致病。至於男性尿道炎患者,他們有可能患上性病,如淋菌性尿道炎,並可能需要接受性病測試。何嘉慧指出,有尿道炎病徵的女病人雖然也可能令人聯想到性病,但大部分女性膀胱炎亦非經性行為傳染。

尿道炎一般而言並非很嚴重的疾病,但症狀卻會令患者十分困擾,常見尿頻和疼痛等病徵。下尿道感染的病徵包括下腹疼痛、小便時赤痛灼熱、約三分一病人會出現血尿,但膀胱炎病人並不常見發燒情況;上尿道感染的病徵包括發燒、腰痛、作嘔及寒顫,出現腎盂腎炎或會影響腎臟功能。何嘉慧強調,尿道炎的病徵很多時來得很突然且明顯,一般患者如及早發現病情及盡早用藥治療,甚少出現嚴重併發症如細菌入血致敗血病等,患者的死亡率亦很低。

種菌驗尿對症下藥
尿道炎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或檢驗尿液。醫護人員會收集病人排尿中段尿液作種菌及藥物敏感測試來診斷病徵、確立找出哪種致病菌及進行藥敏測試,有助醫生處方適合病人的藥物包括抗生素療程。她提醒病人,提供尿液樣本測試時必須為排尿中段的「乾淨」尿液,因為頭段尿液可能連帶沖走外陰上的病菌而污染尿液樣本,尾段尿液則有機會因尿流速減慢而受陰部附近的病菌污染,影響尿液檢驗的準確度。

何嘉慧稱,雖然病菌的抗藥性問題一直存在,但2011年一項研究指出,尿道炎病菌的抗藥性問題沒有明顯轉差,現時處方抗生素的治療治癒率達九成,一般療程為五至七天。除了抗生素,醫生亦可能同時處方針對尿道炎症狀的止痛藥,病人服藥後會排出橙色尿液,但毋須擔心,止痛藥有效減輕排尿時的痛楚,從而可鼓勵患者多小便,藉排尿幫助沖洗尿道,減少細菌在體內繁殖的機會。

排尿不清頻繁行房易感染
一般情況下,遵循完成抗生素療程可有效根治尿道炎,但,不改善或避免高危因素則有機會令其復發。何嘉慧說︰「尿道炎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不良衛生習慣,譬如女性如廁後的拭擦方向應由前向後,即由尿道擦向肛門,否則陰道及肛門的病菌容易帶進尿道;同時,經常憋尿或排尿不清也容易讓病菌於泌尿系統滋生。」

她提醒,子宮肌瘤及子宮下垂可導致排尿困難,而懷孕期間子宮會壓著膀胱影響排尿外,體內荷爾蒙改變亦會令尿道肌肉收縮能力變差,阻礙排清尿液,倘若尿液未能完全排出並積存膀胱,便有機會增加感染風險;另外,頻密性交也會增加細菌由陰道帶到尿道口的機會。此外,糖尿病及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免疫力較差人士,感染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何嘉慧提醒,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水分補充不足會導致尿液減少,如果穿著緊身衣物或牛仔褲,容易令下體焗汗,汗液於皮膚表面容易滋生病菌,增加尿道感染風險。因此,女士多飲水、性行為後盡快小便、避免憋尿、定時替換衛生巾等,均有助預防感染。另外,她指出一般每日用花灑清水沖洗已能保持下體清潔衛生,額外使用清潔用品清洗下體,未必特別有助維持良好衛生,不當使用清潔劑或會影響陰部的酸鹼度,間接助長病菌滋生。

原花青素預防感染
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增強抵抗力及注意排尿情況外,進食紅莓或飲用紅莓汁也有助預防尿道炎。荃灣港安醫院註冊營養師陳穎璋表示,紅莓(cranberry)中所含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有助預防大腸桿菌黏附在尿道壁,減低細菌於尿道繁殖的機會。同時,紅莓含有豐富維他命C能增強抵抗力,當中也含豐富黃酮素(Flavonoid)和多酚類化合物,具強力抗氧化功效,有助抑制游離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能幫助保護心血管健康和延緩衰老。

陳穎璋提醒,不論是紅莓乾、紅莓汁或急凍新鮮紅莓,都含原花青素,有助減低細菌滋生機會。倘若巿面不易買到新鮮紅莓,巿民可選擇較常見的小紅莓乾或紅莓汁代替。由於新鮮紅莓味道酸澀不易入口,巿面的紅莓製品或加入了砂糖調味,選購紅莓製品時宜留意食物成分表內有無添加砂糖、濃縮果汁或蔗糖等額外糖分,以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她又建議成人日常應飲用逾兩公升清水,以增加排尿量沖走尿道的細菌。而尿道炎病發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咖啡或濃茶,以免加劇尿頻症狀。

中醫:尿道炎為「淋證」
從中醫角度,尿道炎屬「淋證」範疇(中醫所謂「淋證」與西醫所指的常見性病「淋病」不同)。註冊中醫師梁顥宏指出,淋證可按不同症狀區分熱、氣、石、膏、血、勞等諸淋,根據不同症狀再辨證論治。其中,尿道炎與氣淋、熱淋和勞淋的關係較密切。

淋證的共同臨床表現主要為尿痛、尿頻、尿急、小便不暢、小腹引痛拘急,氣淋的明顯症狀為尿頻、小腹疼痛拘急,情緒亦較為暴躁;熱淋患者則特別有小便赤熱疼痛;勞淋者則病情反覆發作,遇勞(疲勞)即發。

發病與濕邪有關
梁顥宏稱中醫有「同氣相求」的概念,如果身體有濕的特性,便容易外在感染與濕有關的問題。而體內濕熱蘊結可引起濕熱下注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可導致小便不通等排尿問題。

濕邪可來自外因和飲食,如果使用骯髒的毛巾或有不潔的性生活,則可導致外感濕熱,令病邪侵入膀胱;嗜食辛辣、肥膩或酒類如啤酒,則影響脾胃,加上春夏濕氣過盛,容易損傷脾臟,脾臟虛弱會進一步助長濕邪侵入。

此外,中醫認為腎與膀胱互為絡屬,具表裏關係,腎氣足有助於膀胱的氣化功能及膀胱的開合功能。過勞或房事不節都可造成腎虛,腎氣弱則膀胱氣化無權,可引發淋證。
中醫治療尿道炎並不是消炎殺菌,一般是以清熱利濕通淋、扶正驅邪為主。梁顥宏強調,日常生活不能避免接觸環境中不同的致病源,只要身體正氣充足,自然有抗病能力。他建議少食辛辣肥膩食物,多喝水不憋尿,注意休息及保持外陰清潔,都有助女士預防尿道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