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醫還是良醫?

[2015-08-25]

「秦晉之好」形容兩地人民感情深厚、血濃於水,但事實未必如此。春秋時代,秦晉的宗室表面是姻親,雙方卻曾多次「出軌」,跟其他諸侯搭上然後互相攻伐,是世仇多於盟友。晉國雖勢強,秦國卻有較完善的醫療體制,醫師們更無懼政治壓力,多次出診晉國為對方君主看病。

病例一
話說晉景公剛平定世卿之亂,正躊躇滿志拓展霸業,卻偏偏病倒,秦國派出醫緩為他診治。經過一番望聞問切,醫緩對景公的下場已心裏有數:「大王病入膏肓(注:膏,心臟對落,肓,橫膈膜對上,比喻病根十分深入),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講完。」 晉景公聽罷,非但沒有怪責醫緩,更盛讚他是良醫,並厚其禮而歸之。晉景公病得霸氣,死也同樣霸氣,根據《左氏春秋》,一如醫緩所料,景公在數月後果然猝逝:「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即是準備吃飯時突然便急,在廁所病發跌落屎坑而死,完全證實了醫緩當初的診斷。

病例二
今次輪到晉平公患病,為他診治的是秦國的醫和。一番望聞問切過後,醫和便效法前輩醫緩,聳聳肩說:「不可為也,講完。」晉人大抵已習慣了秦國醫師這種溝通技巧,平公也只好稱讚曰:「真良醫也。」然後賞賜醫和並打發他回國。

筆者十分羨慕醫緩及醫和,也欽佩景公和平公的包容。如果是今天,假使醫生對患者及家屬說:「你患的退化病,是無藥可醫的。」又或者:「你病情已很嚴重,要治癒實不可為也。」換來隨時是對方一句:「真廢醫也。」甚至乎:「真沒醫德者也。」相反,假若你振臂一呼:「不用擔心,我會親自聯絡外國的藥廠,替你安排最新研發及在香港尚未註冊的特效藥,我有信心可控制你的病情。」沒錯,這樣確能賺取一句「真良醫也」,然而,撫心自問,你究竟是在幫患者,還是帶給對方一個 false hope,成為令駱駝倒下最終的那根稻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