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食療防治春季濕疹

[2016-04-12]

春分雨水天,這種乍暖還寒濕漉漉的日子,易生疾病。這陣子除了流感橫行,也易引發濕疹。特別是敏感體質的人,身上各處長出紅紅的疹子,痕癢難擋,甚至很多人忍不住抓至長小水泡,確叫人懊惱不已。

性格敏感易有濕疹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指,身體的新陳代謝、內分泌改變及寒熱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濕疹發病,除了春天之外,天氣太乾燥也會引發此症。「但最主要是性格敏感的人,容易有緊張焦慮,皮膚也較敏感。因為這類人身體的適應力變差,容易引起敏感。除此,如果身體的脾臟帶濕,俗稱脾濕,也會較易有濕疹,而小朋友則屬嬌嫩之軀,也易有敏感。」

如何才算「濕」
濕重的人,通常會容易疲累,常感覺身體聚重。陳漢雄解釋:「因為人有血液循環、氣循環、水液循環。如水液循環運作不善及失衡,濕液只聚重於某處,或者是相關臟腑出問題,便會發生濕重情況。」從中醫角度「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是陰陽要平衡。如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睡眠不足,便易有陰虛。陰分屬見得到的基礎物質,如血液、內分泌的津液不足,便會因陰虛生內熱,產生虛火。這類「陰熱」是不燙手,如胡亂飲用清熱瀉火之物,很易導致陰陽兩虛。故此,醫師多會以滋陰清熱為主,但滋陰需時,身體要慢慢調整,不像瀉火般快速,非一時三刻便可復原。他又提醒因每人的陰虛程度有別,有分輕中重程度,故要滋陰的時間也各異。

多飲祛濕茶未必能祛濕
陳漢雄指在天氣潮濕的日子,健康人士飲用祛濕茶,無可厚非,或會有少許作用。但沒事卻多飲祛濕茶,會導致抽濕過度,皮膚變得過度乾燥而痕癢,繼而引起濕疹問題,造成惡性循環。他建議:「如濕度達八十度或以上,四周霧大潮濕,一般健康正常人士,一星期可飲一至兩、三次祛濕茶都沒有問題。但如果濕度八、七十度以下,則建議一星期飲用一次已足夠;如果少於六十度就未必需要飲用。」

濕疹跟經絡走
陳漢雄指人體的經絡就像一條電線或水管,當體內水氣運行,便隨着經絡而走,故當患有濕疹時,會隨脾胃經絡走到身體不同部位上。「因脾胃是有臟腑關係,又稱表裏關係。由「手太陰脾經」胸腹到手「手陽明大腸經」,再上到頭面部「足陽明胃經」,之後下傳「足太陰脾經」,最後返回胸腹「手太陰脾經」。而身體左右兩邊會各自形成這個循環。」中醫一般治療濕疹,多以化濕為主,但仍要看實際病況。有些要以燥濕方式,即以苦燥的藥物祛除邪濕的治療方法,嚴重者更需要以利水方式才能祛濕。

肺、脾、腎臟腑是關鍵
「濕疹主要看肺、脾、腎三個臟腑為主。尤其是脾跟着腎。因為腎是先天之本,故人生出來先天的適應能力好與否會跟腎腑有關;而脾則是後天之本,這一先一後的關係是很重要的。」腎主水,它會過濾一些體液,並吸收身體營養液,將廢物經膀胱排走;而脾主要運化水濕,如脾臟功能不好,運化水濕功能弱,故有些人會易有痰,這便是人稱聚濕成痰。當經絡被濕阻隔,便無法運走痰,便會積聚及沉澱毒素,而皮膚會慢慢出現浸淫,並將濕疹蔓延開去。陳漢雄指脾就像人體的抽濕機,如果出問題就會發病。縱然肝臟能過慮病毒,但因為脾臟已有問題,會導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肝是人體的化工廠,如在污染的地方工作,環境接觸到花粉、塵蟎,或食用到一些易敏感的像花生,如接觸到,嚴重者更可致命。因此日常飲食上要知道哪些食物、環境之下敏感,理應盡量避免接觸,並慢慢去醫治,才可減少出現過敏機會。」

日常保健湯水更重要
陳漢雄又指,在中醫治療上,多以疏風清熱、散寒、養血潤燥為主。常用藥材如荊芥、防風、蟬退、生地、熟地等。「平時可吃帶微酸時令水果,像蘋果、提子,可調節五臟六腑,改善皮膚質素。冷飲甜品更是少吃為妙,因甜易生痰生濕,有濕便會影響脾臟。」他建議日常可飲用以下湯水作保健:

養肌食療湯水—綿茵陳鰂魚湯
材料:綿茵陳一兩、鰂魚一條
製法:鰂魚洗淨去腸,略煎;煲十三碗水,加入材料煲兩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有助紓緩皮膚痕癢,對治療蕁麻疹和濕疹有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