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疫苗運動 影響孩子健康

[2016-05-12]

中國之前爆出「龐氏疫苗案」,令香港家長擔心疫苗會否供應不足,同時更關注疫苗品質。香港所用疫苗大多由外國進口,但這是否安全無憂?家長除了關注接種疫苗的副作用外,外國「反疫苗運動」近年在香港冒起,面對疫苗安全的種種爭議,家長如何作出抉擇?

運輪、儲存同樣重要
免疫接種應由初生嬰兒開始,直至小學六年級,會接受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肺結核、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等傳染病。香港所用疫苗大多從外國生產商進口,質量有保證,但原來疫苗的儲存和運輪亦是品質監控的重要一環。在山東「龐氏疫苗案」中,其疫苗安全之所以引起關注,便是因運送和保存過程未依足法規進行,脫離恆溫冷鏈,令疫苗藥效成疑。

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香港的疫苗採購和儲存都有很嚴謹的指引。在運輸過程中,要嚴格監管其溫度維持在攝氏2–8度,診所接收時更需檢查運輪公司的溫度紀錄。而具規模的私家診所,更會購買藥物專用冰箱存放疫苗,這類冰箱除了有嚴格的恆溫監控,更會有後備電源,即使停電,仍可確保製冷運作,令疫苗品質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冰箱還會有警報系統,提醒冰箱門沒有妥善關上。

疫苗供應穩定
自「龐氏疫苗案」發生後,不少中國人表示會帶同子女來港接種疫苗,香港政府就此頒布「限苗令」,每月最多只為非香港兒童提供120人次的疫苗注射。不過私家診所不在此限,這有否影響私人市場的疫苗供應?

何慕清表示,3月起來電查詢疫苗接種的人數明顯上升,而預約接種個案也有增加,不過香港家長大都參與了診所的疫苗接種計劃,會獲得優先處理,故毋須擔心「街客」增加而影響供應。她指香港大部分兒童疫苗供應充足,除了幾個月前曾因廠商出貨不足而令六合一疫苗缺貨外,未見出現疫苗不足的情況。

要額外注射?
初生嬰兒要接種疫苗,可選擇到母嬰健康院或私人執業診所注射。何慕清指出,由於母嬰健康院只提供四合一疫苗,嬰兒出生一個月便開始接種,而私家診所則會提供六合一疫苗,小朋友可少打兩針,故大多由兩個月大開始疫苗接種。除了以上分別外,私家診所的疫苗接種計劃大多會較母嬰健康院為多,因為部分兒科醫生會鼓勵孩子接種衞生署「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其他疫苗,例如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輪狀病毒口服疫苗等。

何慕清解釋︰「政府要把疫苗納入計劃,有較多的社會和財政考慮,而私家診所則只從孩子的健康作最大出發點。以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為例,雖然香港發病個案較少,但一旦感染,死亡率卻達30-40%,因此會建議孩子接種。」

副作用常見嗎?
說起疫苗接種,不少家長都會擔心副作用。何醫生表示現今的疫苗在不斷改進下,已較少出現抽筋等強烈的副作用。一般而言,孩子在接種疫苗後會有10-20%機率出現發燒、哭鬧、針口紅腫、食慾不振和睡眠質素較差等不適,不過症狀輕微且2-3天後便會痊癒。她提醒家長在孩子接種疫苗後應多留意其健康狀況,若高燒不退或出疹,便有可能為藥物敏感,宜馬上求醫。

反疫苗運動
在外國社會,「反疫苗運動」已有近十年的歷史,運動的支持者認為,接種不同的疫苗會增加孩子患上自閉症、敏感、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在運動復興下,美國和英國的兒童接種疫苗的普及率下降,同時兒童麻疹發病率卻有上升趨勢,這令當地政府也不得不正視「反疫苗運動」的影響。

在香港,「反疫苗運動」支持者也在增長中,他們擔心藥廠隱瞞了疫苗潛在風險,也擔心疫苗對孩子健康的長遠影響。何醫生認為︰「反對疫苗接種者的主要論據,是把疫苗接種數字和部分病症的患病數字加以比較,從而作出推論。但由始至終,這十年來仍未有確切論據可證明疫苗接種和任何疾病間有直接關係。而在世界衞生組織、兒科學會的嚴密監督下,也未曾發現相關情況。故此我們建議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畢竟若沒有接種疫苗,那感染嚴重疾病的機率便會上升,其風險是可預見的。不過我也明白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理念,是否接種疫苗,選擇權最終仍在父母手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