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容器嬰兒綜合症

[2021-09-07]

不少初生嬰兒的家長會考慮在家添置嬰兒車、座椅等,希望把初生兒安頓在一個安全、有趣的地方,讓照顧者可騰出時間去處理其他事情。

可是,當健康的嬰兒長期停留在這些狹窄的活動空間內,最終可能導致「容器嬰兒綜合症」(Container Baby Syndrome,CBS)。

CBS 不是一個醫學診斷,而是一個近年受西方社會關注的小兒發展現象,是嬰幼兒因長時間被放於各種「容器」內而引致體能、智能、社交及行為發展問題,甚至肢體變形的一個統稱。1990 年代起,社會開始鼓勵嬰兒仰臥睡覺以防止嬰兒猝死症(SIDS),不少家長亦因而減少讓嬰兒俯臥或趴在肚腹活動。近年市場上推出五花八門的「嬰兒容器」,也大大減少了他們趴着活動的機會,直接阻礙嬰兒身體的正常發展。

「嬰兒容器」泛指嬰兒汽車座椅、嬰兒車、嬰兒餐椅、幫寶椅、搖搖椅、鞦韆、餵哺枕、學行車、跳跳樂、活動椅等。這些用品設計非常吸引,部分亦配備玩具供幼兒玩耍,提供了方便又安全的地方去安頓嬰幼兒,對忙碌的照顧者來說簡直是救星!然而嬰兒長時間被困在這些固定的空間內,會阻礙他們活動頭頸、脊椎和身體,影響他們學習轉身、爬行及走路等發展里程碑。

常見的CBS 發展問題包括:

.扁平頭或面頰不對稱 .斜頸
.運動、肌肉力量與協調能力下降 .肥胖
.手眼協調問題 .專注力不足、行為問題
.言語、視覺、聽覺、社交及智力發展遲緩

多讓BB趴地 少坐BB車

CBS 絕對可以預防,家長可參考以下由美國物理治療師協會提供的指引:

. 限制嬰兒被放置在「嬰兒容器」內的時間,例如只在外出時使用嬰兒汽車座椅及嬰兒車
. 增加嬰兒在醒着時的趴地活動時間(tummy time),需有成人在旁
. 增加每日短暫的手抱或用揹帶攜抱嬰兒的次數,從而減少慣性地將嬰兒放置於「容器」內的時間
.讓嬰兒多在寶寶屋或網牀(playpen)內自由玩耍
.照顧者多些陪伴嬰兒在鋪上軟墊的地上作仰臥、俯臥活動,探索環境或作親子互動遊戲,如按摩、「碌地沙」等。因應寶寶的反應作10 至15 分鐘活動,每日重複多次此類活動

總括來說,愈多的tummy time 和親子活動對嬰兒的發展及成長愈好,而家長在考慮購買與使用「嬰兒容器」時亦要三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