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昨放榜,亦是不少考生掀開人生新篇章之時。本報訪問數名有不一樣成長路的考生,有巴裔女生熱中板球、憑樂觀積極融入中學;有考生5次「爆肺」但堅持學業,將病房化為「自修室」;有讀寫障礙生為追音樂夢苦讀樂譜;有人善用幾年新冠疫情時間鑽研創科。另外,今年破紀錄16人膺狀元,有人因愛貓病逝立志當獸醫,有愛環保的狀元讀環境及經濟科,最多尖子攻讀醫科,大多稱希望服務香港社會,並紓醫療系統人手荒。
明報記者 曾諾晞 李雯懿 黃Y暉 蔡穎琳 范灝民 呂婉怡
實習記者 蘇柏軒 鍾浩程 葉卓穎 李景琳
球場上穿背心的健兒滿場跑,唯獨Mahnoor(麥伊玲)因宗教原因避免暴露皮膚,要改穿長袖球衣。常人呻熱,巴基斯坦裔的她自豪視為身分象徵。被同學笑粵語發音、遭保守的家人阻止打板球,Mahnoor並不言棄,更代表香港出賽,稱致勝心法是換角度思考,「皮膚、種族不可能(與他人)一模一樣,但可以將自己做得好的事,盡量做到最好」。成長路上,從被視為「不一樣」,到努力告知他人自己才能「一樣」,昨日中學文憑試(DSE)放榜,她跨過有條件取錄門檻,將升讀教大運動科學及教練理學士。
粵音被嘲曾逃學 轉念欣賞獨特
土生土長的Mahnoor熱愛香港食物、語言,所讀小學苦無本地生,她升中時主動要讀主流學校,入學後挑戰重重,除文化語言不通,部分同學取笑她粵語發音不準,「很不適應……覺得自己是外星人,別人覺得你很怪、看不起你」,一度找藉口逃學。轉捩點在中三,體育科教師鼓勵她接受自己獨特之處,「我外貌最不同,那便多些人留意我!」這教她上課亦如是,「被人笑一兩次就收聲說回英文,豈非學不到粵語?」憑正面想法擊退轉校念頭。
作為運動健將,Mahnoor的路亦不平坦。她從小陪弟弟在街場踢球,埋下好動個性,小學是板球女子校隊,更立志為港出賽。但其宗教不鼓勵女生當運動員,板球又以男生為主,「(家人的同鄉)有聲音說『有無搞錯,畀個女同男仔打球』,好難睇」,加上家人擔心板球危險,她被迫退隊,閒時轉打其他球類。
家人反對仍爭取 入選港隊
直至高中,學校安排Mahnoor訪問精英運動員,燃起其全職運動員夢,向家人爭取再打板球,「求他們給多次機會,我靠自己打,所有裝備、費用自己負責」。起初她只敢偷偷打球,有次晾球衣被發現,家人才知她加入板球會,之後偶爾爭執。前年她入選U19女子港隊,一次勝賽後隊友都收到父母致電祝賀,唯獨自己沒有,不過Mahnoor再次轉念,「告訴自己,這不是放棄原因,一切剛剛開始」,更豪言「就算無人相信你,自己也要相信自己!」
閒時辦共融活動「幫自己人」
今年她從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畢業。DSE選修體育及旅遊與款待的Mahnoor一周訓練6日,每早5時晨跑、溫書,放學後趕到銅鑼灣練波,晚上補習,之後練體能,凌晨回家趕功課。她閒時亦為特殊學校、少數族裔生舉辦共融活動,盼「幫自己人」。走過不平凡的路,她笑言減壓妙方是看運動員訪問,自我激勵,同時教自己堅信「要證明給人看,文化、宗教、種族,都不能阻止我追夢」。
(DSE放榜)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