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情報告交港澳辦
對話提4回應 學聯拒「收貨」

[2014.10.22] 發表
佔領行動到昨日已是第24天,現時市民大多在周末才到金鐘集會,平日人流較少。但昨晚大批市民再次來到金鐘夏t道,觀看學聯與政府對話直播。每當政府官員發言時,在場市民報以噓聲;當學聯代表發言時,市民則為他們鼓掌。(余俊亮攝)
政府(右方)與學聯(左方)的首次對話昨在黃竹坑醫專舉行,惟兩小時的對話並沒有帶來突破,會後雙方就對方言論表示失望。不過,對話有序進行,未見惡言相向,以禮相待。(李紹昌攝)
政改對話,雙方代表分兩方而坐,會後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右一)主動釋出善意,率領官員走到另一方,逐一與學聯代表握手,右二至四為鍾耀華、岑敖暉及周永康。(電視畫面)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對話後形容會面相當不錯,感受到學生有理想,希望能再有機會會面。左起特首辦主任邱騰華、律政司長袁國強、林鄭月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與副局長劉江華。(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佔領運動經歷第24日,政府終與學聯首次對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游說學聯呼籲市民撤離,又提出4點回應以展示誠意,包括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民情報告,講述8月31日人大常委會政改決定後引起的民情反彈,並會設立多方平台,討論2017年之後的政改。不過,對於學聯提出政府應叫人大常委會改變決定、定出真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等,政府均拒接納,學聯會後表明不打算離開佔領區,呼籲市民繼續留守。

政府昨晚深夜發出聲明,稱政府「懷茬怳j的誠意與學聯的同學代表就政制發展進行了兩小時坦誠和有意義的對話,政府並提出了4點回應。惟得悉學聯認為政府無給予實際回應,就此政府表示失望」。

被指無實際回應 政府表失望

林鄭月娥會後形容會面相當不錯,感受到學生有理想,希望能再有機會會面,共同解決佔領問題。但與會的學聯常委梁麗幗表示失望,說林鄭月娥可直接到佔領區向市民表達4點回應,看看是否有用,並稱學聯不打算離開。

學聯在對話中主要提出3點解決問題的方向,一是向人大提交報告,要求改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政改框架決定;二是定出明確時間表及路線圖,將公民提名及廢除功能界別納入未來政改發展方向;三是提出修改《基本法》,容許特首普選採取公民提名。

林鄭:明白人大決定與某些人理想遠

林鄭月娥在對話最後總結時提出4點回應,以展示政府有誠意解決問題。第一是2017年普選在人大常委會框架下,仍有相當空間令選舉公平、公正、高透明度及富競爭性,例如研究提名程序及選舉方法,第二輪諮詢時會繼續與學聯對話;第二是2017特首普選不是終局方案,將來可按實際情G進一步改善;第三是成立討論政改的多方平台,包括學生和年輕人一起重點討論2017年後的政制發展;第四是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民情報告。

她說﹕「明白人大常委會決定可能與某些人士心目中普選理想有一段距離,但有時只有理想不行,要從現實出發……希望大家有勇氣和智慧,為香港找一條出路。希望你們和政府共同責任去突破困局。」

新增民情報告 「五部曲以外」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質疑民情報告效用及能否提供時間表和路線圖,林鄭月娥則強調,報告是政改五部曲以外,2017年政改仍要依人大常委會決定框架進行,民情報告則是反映8月31日常委會決定後香港有很激烈意見,亦有不同運動發生,她相信這對日後政制發展會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譚志源提寬鬆處理入場機制

就林鄭月娥提出的第一點回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提出3點構思,第一是寬鬆處理入場機制,讓不同政治背景的有志者可以落場供提委會選擇;第二是提委會考慮如何提名時,可以有系統渠道參考民意對參選人的看法;第三是提委會的提名考慮有高透明度,受民意監察。

梁麗幗質疑人大決定超越其權力

會上雙方就人大常委會決定可否推翻、公民提名、常委會決定令民主倒退等議題辯論。學聯常委梁麗幗在對話中主打法律範疇,先是質疑人大常委會定出2017年普選特首的原則,是超越2004年釋法所述的權力,常委會的決定應只是確定政制需否修改。她又說,憲法上可以由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推翻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G,有這麼重大轉變,8.31決定是否真的不能撼動?」

律政司長袁國強反駁稱,釋法中「確定」一詞,是容許常委會提出方向性指引。他說,人大常委會在政改五部曲最後一部曲批准政改方案,因此在第二部曲作出方向性指引,對政改有幫助。梁麗幗批評特區政府只因擔心人大常委會否決方案,就「自斷雙臂」沒為港人向常委會爭取最民主方案。學聯多番質疑特首提交常委會的政改報告,沒有如實反映港人意見,但林鄭月娥指政府已客觀全面反映意見。

人大常委會的篩選框架是另一討論重點,學聯質疑框架只會令建制派能夠成為候選人,周永康稱兩年前特首選舉唐梁之爭,香港人是局外人身分,插手不了選舉過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說,參選人不會因為政見不同而受限,最終是政治實力比併,「我們不要將制度設計和政治實力混為一談」。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這次會面可紓緩緊張局勢,但4點回應能否成為結束運動的下台階,取決於學生和背後的參謀是否有退場意欲。

特首梁振英昨午接受法新社等通訊社訪問時稱,北京不會放棄篩選未來特首,但提名委員會的提名程序可更加民主,這是社會應該討論的。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要聞
學聯盼官「有魄力」拆民主路障
【明報專訊】特區官員與學聯對話針鋒相對,但未見拍^鬧翻的火爆場面,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說,學生讓出時間、學業、精神、前途、未來的自由去公民抗命... 詳情
【明報專訊】學聯與官員對話雖與解決佔領事件還有一段距離,惟建制及泛民黨派也認同,昨晚的對話至少未令事件升溫或惡化。對於港府提出設立政改多方平... 詳情
兩問學聯惹懷疑  鄭國漢:無人要求
【明報專訊】會談主持人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昨在會談展開前指自己不是調解人,也不是不同觀點的仲裁人,其角色只是要令對話有序、有效地舉行,但他昨晚... 詳情
戴耀廷促新平台涵2017選舉
【明報專訊】政府與學聯昨傍晚展開首場對話,金鐘及旺角佔領區均設現場直播,路上都坐滿看直播的老中青市民。佔領者大多不滿政府對學聯的回應,多次對... 詳情
佔區市民撐繼續留守
【金鐘】 資訊科技業劉小姐:有行動好過無 對話像一場辯論比賽,而政府指可一人一票選特首已是真民主,仍是「語言偽術」,但有對話總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