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債務危機引發時局動盪。希臘雅典國會附近2011年爆發激烈警民衝突,反對緊縮政策和債務談判的示威者擲燃燒彈,兩名防暴警察頓成「火人」。(路透社)
放大
 
維珍航空老闆布蘭森(左起)、聯合國顧問阿米娜和英國樂隊Coldplay歌手Chris Martin,上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與雪人示威」,警醒大眾「沒有另一個地球」。(法新社)
放大
 
雅典街頭塗有「削債,IMF滾回家」字眼。(法新社)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水客熱點石湖墟成垃圾街
清潔工﹕垃圾如山 見到都驚
水客棄紙皮 拾荒婦:多到執唔切
私院也迫爆 仁安300H近滿
父母憂帶B拜年 醫生:親友抱B先洗手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10個詞彙看世界 (二)革命﹕債務/氣候 新世代變革火線

【明報專訊】踏入21世紀,環球出現旨在動搖既有秩序的新形式社會運動或革命﹕突尼斯等國「阿拉伯之春」試圖以非暴力手段促成政制變革;民主國家在金融危機暴露的政經體系弱點催生了「佔領華爾街」等社會運動。雖然這些運動多未取得成功,但面對政經及生態等嚴峻挑戰,不少論者指出世界已到非變不可的地步,債務及氣候更逐漸成凝聚成社會革命力量的兩大議題。

明報記者 林康琪(二之二)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債務成為困擾發達國的問題。諮詢機構麥肯錫上周發表報告,指出現時全球債務水平接近200萬億美元,較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之初增加57萬億(圖1),增幅遠超於經濟增長率。這會否引發另一場金融危機或言之尚早,但歐美百姓迄今仍承受上場債務危機帶來的衝擊,是不爭事實。

佔領華爾街悔未組抗債陣線

2011年美國「佔領華爾街」最深入民心的口號是「我們是99%」。佔領運動針對財富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追求平等社會,對抗金融霸權,但並未提出具體訴求。人類學家格雷伯(David Graeber)是運動組織者之一,他事後曾撰文檢討,後悔未有組成「抗債陣線」。他指出運動所關注的問題,其實都離不開債務。他稱,全球最富裕的1%其實便是債權人,放債成為他們控制大眾的工具,負債亦成為各種不公待遇的因由。他認為,佔領運動當時應提出一項具體訴求,那就是取消所有債務。

負債催生奴隸叛變 有史為鑑

美國學生負債持續攀升近年備受關注(圖2), 英國學生去年更舉行爭取免費教育的大示威,抗議學費增幅,指出沉重的債務負擔令他們前途受制。美國自由派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去年便提出學生貸款再融資法案,但遭否決。支持者正期盼她加入2016年總統選戰,為左翼張聲。

在歐洲,抗債早已促使百姓走上街頭。希臘左翼政黨Syriza上月上台,揚言結束緊縮政策。格雷伯上月底接受法國《世界報》訪問評論希臘變天,形容債務就像炸藥,一旦欠債者看穿「所謂欠債還錢的道德幻象」,便會非常憤怒:「歷史為數不多的奴隸叛變,當中大部分都因為負債造成的」。

抗資本主義不公結合氣候運動

2008年金融海嘯促使西方反思財富不均問題,也成為社會運動的根源。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雖僅持續兩個月,但專研社會運動及革命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社會學教授福倫(John Foran)認為,這場運動喚醒大眾對社會不公的關注,喚起希望,「希望是促成社會變革的重要一步」。他向本報指出,不少佔領者學習到社區組織的技巧,繼續在社區層面推動變革。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參與者轉為參與對抗氣候變化運動,隨茪睅亢藄埸|議今年12月召開,這場運動會否成為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值得關注。

福倫指出,這場氣候公正運動跟過往反全球暖化運動的分別是,參與者看到氣候變化其實跟不少社會公正的議題有關,凝聚力極強,紐約去年40萬人參與氣候遊行便印證此運動潛力。批評資本主義制度不遺餘力的加拿大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克萊恩(Naomi Klein)去年出版This Changes Everything便將對抗資本主義不公的運動跟對抗氣候變化關連起來,稱目前資本主義框架下難以拯救地球,她在書中聲言﹕「如果有一個時刻可以推出一項計劃,既挽救地球,又治療我們百孔千瘡的經濟及支離破碎的社區,如今這個時刻已到來。」不少論者指出,21世紀社會運動組織鬆散,不再依賴傳統政黨,這種無領袖橫向組織難以獲取管治權,促成真正變革。對20世紀社會革命深有研究的福倫卻認為,這種組織或可避開政黨取得政權後所產生的弊病。他表示,有些人認為要參選執政才能促成變革,佔領者鄙視這一途徑,但兩者其實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承。

無領袖橫向社運 有利有弊

福倫以玻利維亞社會革命為例指出,現任總統莫拉萊斯乘茤圇左派「粉紅潮流」上台,他執政後社會運動仍然活躍。活躍於歐洲政壇與社會運動中的綠黨亦是一例。福倫形容,21世紀各地社會運動或革命都以一種新方式去為自己的處境尋找出路,令他看到希望,相信可「促成我們所需的深刻社會變革,以應對貧富不均及氣候變化等迫切問題」。

 
 
今日相關新聞
10個詞彙看世界 (二)革命﹕債務/氣候 新世代變革火線
政治體制難容 美左翼苦尋出頭天
反思剝削不公根源 挑戰欠債還錢觀
延伸閱讀﹕避免資本崩潰浩劫之道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