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遠熙弒母是否罪成 陪審員退庭商議四大元素

[2015.11.03] 發表

【明報專訊】中國留學生湯遠熙(圖右)被控殺母案,法官引導陪審團時指出,在決定被告是否一級謀殺罪成的時候需考慮四大元素,並需要同意,檢控官已在排除所有合理懷疑的情況下,提出足夠證據。

11名陪審員昨午近四時退庭商議,需要就裁決達成一致共識才能宣布裁決。

經過過去六周的聆訊後,主審法官埃克(William Ehrcke)昨日引導陪審團,以決定被告湯遠熙的一級謀殺罪名是否成立。

埃克首先提醒陪審團,提出證據證明被告有罪的責任在於檢控官,被告並沒有責任證明自己無罪。他同時說,陪審團應考慮整體的證供及呈堂證物與證人口供,而他們可以選擇相信全部、部分或完全不相信證人的作供,並需考慮各名證人的可信性。

埃克指,在審訊期間,部分證供牽涉到被告談及有要令父母親消失的想法,但被告在本次聆訊中的控罪,只關乎殺害母親郭煉結,因此陪審團不能因為他有想殺父的意圖,從而推斷他是個壞人及有可能謀殺母親。

埃克提到,陪審團最終得出的裁決,可以有三個可能性:被告一級謀殺罪成、一級謀殺罪不成立但二級謀殺罪名成立,或者罪名不成立。

而在決定裁決時,有四項必要考慮及達致的要素,包括:湯遠熙曾進行非法行為、他的非法行為導致母親郭煉結死亡、他有殺母意圖,以及他是在有計劃及經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犯案。

法官明確表示:「相信陪審團對於認同首三個入罪要素,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他舉例說,法醫報告顯示,死者頭部的四處傷勢,其中頭部前方的為致命傷;被告於庭上親口承認,用鐵鎚首度擊母後,令他頓生殺母意圖,因而用被枕掩住母親的頭部並兩度用全力重擊母親。

法官說,陪審團需要考慮的是檢控官能在排除合理懷疑的情況下,證明被告有計劃及曾深思熟慮。如陪審團認為檢控官已做到這一點,便應判處被告一級謀殺罪成,但如有合理懷疑或不認同證據已達這點,而只達到上述所說的首三項裁決要素,則需裁定被告二級謀殺罪成。如對首三項要素有任何一項不認同,則需裁定被告無罪。

法官並對有計劃及深思熟慮給予註解,指出「有計劃」是代表經過計算、小心設計的方案,計劃不一定是複雜,可以是簡單,而訂立計劃後,可以是立即執行,也可以是等候一段時間才執行。至於「深思熟慮」,法官指這是代表非突然的、而犯案者曾想過行兇的好處及壞處。

法官完成引導後,陪審團昨日已隨即退庭商議。

更多要聞二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