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X概念﹕莊偉忠X人生態度˙莊偉忠﹕我不是成功人士

[2016.02.25] 發表
同事為宣傳泳衣展時「度橋」,順道把莊偉忠的頭「key」上泳裝猛男。
莊偉忠
莊偉忠與員工都愛創新,一田百貨做過多次「第一」,例如是首間引入熊本熊的百貨公司。
莊偉忠與員工關係甚好,辦公室門長開之餘更不時走出房門外,與同事閒聊。

【明報專訊】「我不是成功人士,太太會的事我大部分都不會。她會煮飯,我不會;在她面前,我字都唔識多隻。我會的只是工作上的知識,但都是『收錢做事』。」對於外界予他「成功人士」的封號,一田百貨行政總裁莊偉忠如此回應。今日社會褒獎「成功」,莊偉忠卻說「社會太過功利」,自言不長袖善舞、非八面玲瓏,而是兩袖清風,雙手不見名表只見無名指上的指環。他畢生追求的,是「快樂」二字。

◆人物檔案

莊偉忠(Daniel)先後從事6個行業、於14間機構任職,現為一田百貨行政總裁。2015年他出版《不開會的CEO》一書,講述把一田起死回生的經歷和其營運概念,一年內加印至第六版;網上也「瘋傳」相關文章,令他成為網絡紅人。他自言用「小學生也懂」的手法營商,如「以人為本」、「以誠待人」及三不理論——不開會、不訂營業額增長、不裁員,深受員工愛戴。零售業近年多把商機押注在內地自由行旅客身上,惟管理哲學與別不同的莊偉忠守茈誚a客,加上敢言作風,被稱為「良心CEO」。他自言深受父母、中國文化和宋代文人蘇東坡影響,人生目標是追求

◆名利財富≠成功

36歲時莊偉忠伙拍朋友創立財務機構安信信貸,5年後賣盤賺錢離場;其後轉職馬會,成功將香港馬王「精英大師」捧上世界舞台——它以馬匹身分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04年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People Who Mattered﹕Silent Witness);2008年他轉戰父母的老本行零售界,到百貨公司西田(後易名為一田)當CEO,公司上下用嶄新的宣傳手法,在金融海嘯後的經濟陰霾中突圍,生意額直線上升。

成功是說話有否傳世價值

交出如此亮麗的成績表,還不算成功?莊偉忠聳聳肩說,所有成功人士擁有的象徵物如秘書(他自行接聽公司電話)、「大房」他統統沒有﹕「我每次聽到『成功人士』就會『打冷震』,社會不斷強調『成功』,但『成功』不是講一個人有多少錢、屋有多大;而是他講的說話是否擲地有聲、有否傳世價值,所以會出書、講一己理念,至少想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印記」。

在莊偉忠眼中,銷售額、名利、銜頭都是「浮雲」,最多只帶給他一點點「驕傲感」,「我也是凡人,適當的虛榮感是有的,但不能過分看重而變成飄飄然……開心畢竟是過眼雲煙。記得一日、記得兩日、記唔到三日,『瀨洁z(如工作決策錯誤)也一樣」。古往今來,均以成敗得失論英雄,但莊偉忠偏偏看輕「得失」,茩哄u逍遙」。他視宋代文人蘇東坡為偶像,最欣賞他的幽默和豁達,「小時候和老師說我追求『快樂』,立刻被罵至狗血淋頭,在老師眼中,『追求快樂』是逃避課業的藉口」。

◆追求快樂的「廢青」

追求快樂並非莊偉忠的逃避藉口,反而是他的人生宗旨。在屋h長大、自小貪玩成性,莊偉忠形容自己有過一段「荒唐但快樂」的歲月。他出身自小販家庭,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年少時偷過父親在小販攤檔用以找續的輔幣,又不時擲爛家中玻璃,不過父母親也未有苛責,一直循循善誘。中學階段他雖升讀屋h名校,但「懶散成性」,中一已經留級,終日愛流連運動場和看課外書。

流連球場逃學打機 練出街頭小聰明

逃學、抄功課自然不少得,莊偉忠更曾向母親訛稱去自修室溫習,日日流連「波樓」(桌球室)玩波子機﹕「當時我們不夠錢(打機),試過將五毫子用『槌仔』打扁成一元的大小『扮』一元。最後當然被職員發現,幸好當年社會比較有人情味,只罰我們清潔遊戲機。而且我們認識了職員,變相可免費『打機』。」說罷莊偉忠哈哈大笑,一臉得戚。

莊偉忠不愛讀書,但眼見父母為自己的學費辛勞工作,他也盡「責任」用街頭培育出的「小聰明」考入中文大學,報答父母。不過,大學生活更自由,他中學時期已有「九成功課是抄」的往績,上大學後更如「脫韁野馬」,成績愈戰愈「勇」。

上課非唯一學習途徑

「我大學生涯應該上不夠三成堂。」莊偉忠笑指大學時期常常逃課,有一次在圖書館看課外書,忽然想起自己很久沒有上課,走入課室之際,發現平日逃課的同學全部到齊,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考試日!「我立刻問身旁的同學借筆。哈,考完成績又及格。」又有一次,莊偉忠考試前一日仍然毫無準備,特意問成績好的同學拿「貼士」,「誰料他跟我講﹕『阿忠,聽日已經考試,你都係『唔得謚捸z!」這句激起莊偉忠破釜沉舟的決心,將教科書撕開4份,找來幾個和他「實力相當」的同學分工做「雞精筆記」,再回宿舍各自「修行」。「考完試後,那成績好的同學過來問我﹕『忠,你點啊?』。我答他﹕『我A-啊!』然後我問他成績如何,他只有B+。」說罷莊偉忠振臂大笑,再次一臉得戚,「以現在的角度來講,我絕對是一個『廢青』」。

「不過,我不認為我學得比其他人少」。知識不一定來自課本,莊偉忠認為很多教授根本不會教書,「我看他的著作同樣可以『學到洁z,所以選擇不去上堂。課堂如此沉悶不適合我,我花很多時間看課外書、關心時事,也是學習的過程。」莊偉忠興致勃勃談茤麂ヾF又批評現時的教育制度崩壞,強迫學生要有一定的出席率,認為這並非真正的教育,反問「被逃課」的教授們何不反思自己課堂為什麼不受歡迎?

做人要謙卑感恩

「年少輕狂」經歷人人都有,莊偉忠說一時迷失不代表永遠是社會的「地底泥」,人人「開竅」的時間不盡相同。「中學時期雖然成績一般,但運動成績優異,所以我在學校也是一個『有影響力人物』。不過上大學後,我非常不適應,自覺『基礎』很弱,發現無論是讀書、運動,比我優勝的同學很多,於是自我形象很差。迷失時期更試過每日看7部電影,如此渾渾噩噩了半年。」向來有小聰明、自信的莊偉忠坦言入大學後找不到自己的據點,「後來我參與了《中大學生報》和其他活動,發現世界不止是讀書和運動,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範疇,如哲學、社會學」。雖然迷惘過,但回首過去,莊偉忠形容這段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並成為「開竅」的機會,讓他知道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要學會「謙卑做人」。

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今日的人目空一切,以為世界是自己的。不過,無論你成就有多高,在前人面前,你不過是子孫。」今日社會不時出現上一代指罵下一代,說「一代不如一代」。在莊偉忠眼中,這不但是「大蝦細」的行為,也是不懂謙卑所致。他認為無論哪一代人,成就往往因前人給予機會才能造就,人要心存感恩、學會謙卑,不貶低下一代,社會才會進步。莊偉忠愛引用蘇東坡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來解釋他所持的平等價值觀,因此在他口中並無「下屬」,只有「同事」。

◆打工是副業 正職是做人

縱然莊偉忠不愛讀書,但「尊師重道、謙卑做人」這道底線他恪守不渝。談到某位老師,他從不以全名稱呼,定必加上老師兩字以尊稱。早前,莊偉忠被母校安柱中學頒授榮譽校友,他笑指自己中學「佳績連連」,一度以為該消息是「寶藥黨」欺騙他。後來,他到學校領獎時,講辭第一句就為自己年少說謊堅稱沒有抄功課向老師道歉。莊偉忠說,「錯不重要、不要怕錯。第一次錯是無傷大雅,但嘗試去拒絕承認錯誤就是很大問題。」

「你看看觀塘一田,很多東西(如特賣場)已經拆了,只是你們不發現。」人人記得一田的成功,不過莊偉忠說創新的過程難免碰釘,如他和同事曾希望引入日本藥妝店模式,但因藥物入口過程繁複,以失敗告終。不過,他以「不要怕錯」態度勉勵同事,盡快修正錯誤。他常說「打工不過是副業,正職是做人」、更要「言行合一、表埵p一」,「我不覺得(現在的)自己會失禮任何一個老師或任何人,至少做了一些事情可以傳世,在我媽媽面前也能挺起胸膛做人」。

人生下半場 為太太奮鬥

做人做事,他以「誠實」為本,不邀功、不自大。身為CEO的他偏偏說同事能力比他好,自己不該「裝模作樣」、權力下放讓員工自由發揮。他領導下的百貨公司由瀕臨結業變成本地「良心」象徵,他不獨攬功勞,歸功同事「夠團結」。當人人說莊偉忠厲害,他卻輕鬆回應﹕「其實我無上進心,只有自尊心」,堅持自己「有受薪,只是做好份內事」。

53歲的他在一田工作了8年,過往有不少創新搞作的他,坦言在這堛滌^獻「已經『盡驉z,好難再有突破」。他多次說想「退位讓賢」退休,在他眼中,工作的價值遠遠比不上閱讀一篇蘇東坡的名作,甚至比不上看一集Discovery Channel節目。人生走到下半場,有人營營役役,為事業作最後衝刺,期望獲得「成功」,但對莊偉忠來講,人生下半場他只為一個人奮鬥﹕「如果人有80歲命,最後10年可能都在病榻上度過。我想將現在最精彩、最好的10年時間,100%留給我太太。人生在世,比工作重要的事太多了,而我太太凌駕於所有東西」。

■相關概念

理念(belief)

自我形象(self image)

以人為本(principle of people-based)

人生態度(attitude towards life)

文﹕袁志敏

圖﹕袁志敏、資料圖片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傳統指歷史沿傳而來的思想、道德、風俗、藝術和制度等。 ■現代中國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詳情
【明報專訊】通識科考題經常問及﹕請提出方法解決某某問題/議題。如果僅僅問方法,不難作答,關鍵是所提方法必須可行。好了,這就引伸出另外一種題目... 詳情
實戰錦囊﹕評估題作答技巧
【明報專訊】◆抗議惡法(見圖) ◆彥老師﹕你們與其到校長室大吵大鬧,不如先評估一下學校禁止學生使用網絡群組對學生的影響,也許能更有理據... 詳情
【明報專訊】除了過去幾期提及過的問卷、訪談、文本分析,實地考察亦是同學處理獨立專題探究(IES)時常用的研習方法,筆者現就實地考察時可用上的... 詳情
試題拆解﹕玻璃樽生產者徵費 困難重重
【明報專訊】政府在2013年開展玻璃樽徵費的公眾諮詢,建議先向啤酒或紅酒等酒精類飲品樽徵費,從而減輕堆填區負荷,把資源回收循環再造。今次的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