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二屆單車節下月「殺到」,車手磨刀霍霍備戰「三隧三橋」。除了青馬大橋及汀九大橋需迎風而上,尖山隧道段坡度達6%的大斜路亦是難關。曾奪仁川亞運公路賽銅牌的「鐵血女車神」黃蘊瑤建議到新娘潭練習,體驗與尖山相近的坡度。
跨海路側風 稍屈臂卸風力
旅遊發展局今年延長兩組非競賽項目的路線至50公里及30公里。退役港隊單車手黃蘊瑤是單車節大使,將參加50公里組。她分析全程有三大挑戰,其中汀九橋至青馬大橋,以及南灣隧道至昂船洲大橋,兩段跨海路段會有側風,較難控制車頭。她說伸直雙手握恁u食風」,建議微微屈曲手臂,卸去部分風力。
第3關是尖山隧道的大斜路,坡度與鹿頸至新娘潭一段相若。她建議參加者到新娘潭練車,首先要踩完整條斜路,不必求快;其後才逐步加強訓練,例如衝刺1至2支街燈的距離,便放慢速度休息一會,梅花間竹。
保留實力 起步忌「去到盡」
黃蘊瑤說比賽當日要保留實力,起步時切忌「去到盡」,否則後段無以為繼。若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或抽筋,應減慢速度;稍休息後仍沒改善便不要勉強,舉手向大會收容車求助。公路兩旁多碎石及雜物,路中間亦有坑渠蓋,若下雨易致「跣胎」,宜避開。她另示範部分常用手勢,與其他車手溝通,減碰撞風險(見圖)。
備戰50公里賽 每周練3次
距離單車節開賽尚餘1個月,她建議30公里組參加者每周練車2次,50公里組則練3次,讓身體適應節奏;比賽前最少兩小時要吃早餐,清淡為主,她習慣吃麵包和麥皮至八成飽,沙爹牛肉米線等難消化食物要暫時忍口。她又指參加者可帶備能量棒,在比賽中途食用。
賽前兩小時吃清淡早餐
部分30公里組參加者向大會租車。龍記單車負責人羅真權本身是三項鐵人好手,今次準備1000部爬山單車支援,因「一字」挼L比公路單車易控制。他說,租用者需檢查車胎是否「夠氣」及煞車掣有否失靈。
羅認同尖山隧道斜路最難,建議轉用較低波段上斜。他解釋,波段透過挼L上兩個變速器控制,波段數字愈小,代表單車鏈扣在愈小鏈餅,阻力小,上斜相對輕鬆,「如是新手,基本上每次上橋也要用到1波」;惟「1波」在平路時卻會「踩極都唔去」,宜轉回較高「波段」。他稱合適波段因人而異,取決於車手體能;另「轉波」不宜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