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中文科應試芻議(一):中國文化,何用之有?

[2021.01.12] 發表

【明報專訊】踏入文憑試倒數階段,諸生埋首苦讀的時候,或會產生不少疑惑。中文科備試過程中,最大的疑問當數對文化知識的定位。回想昔日高考中化科,考生毫不猶豫的閱覽大量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甚至比較中西文化及哲學思想。而現今考核形式下,指定篇章外的文化知識定位含糊,鮮有直接考問,令考生困惑該如何處理、該投放多少心力。而坊間亦有人認為在寫作中注入中國文化或哲學,是奪星的條件之一,令學生更趨之若鶩。

文化雖為利箭,

但不應無的放矢

必須強調一點,文化知識並非中文科任何一卷的奪星必要元素。一般考生認為援引經典名言,大拋書包可吸引閱卷員的眼球,亦展示自己的文化學養。這看法大錯特錯,不適當引經據典,輕則視之為冗文,重則與題目相悖者,視之對文題理解有誤,導致嚴重失分。

因此,建議考生不宜訴諸運氣,蒙混過關,應實事求是,嘗試內化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從生活中取材,結合文化知識,古為今用,方為大用。

文化知識

在「閱讀」

諸子百家中,首推儒家思想為研習首選。雖眾家並無長短優劣之別,惟儒家思想為古代文人士子推崇備至,司馬遷、韓愈、范仲淹等文豪亦深受儒家道統影響。歷年文憑試曾連繫儒家仁義、忠信孝悌等文化精神,故建議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從儒家入手,再以此為基礎延伸至其他哲學思想。

建議經典讀物

《論語》、《孟子》、《史記》、《古文觀止》、《古代漢語》(王力著)……

文化知識

在「寫作」

文化知識在寫作卷中關乎「立意」,考評題目取材生活,文章不一定要連繫到傳統文化精神層面。除非寫作題目涉及經典名言或傳統思想,如曾考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01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2020),涉及儒家「忠恕之道」這核心思想,若能於文章更深入探討,當能深刻呈現文章立意。考生切忌在文章長篇大論講述文化概念,讓說教味滲透全文,非但不能取悅閱卷員,更影響行文結構和文章立意。

建議研習文化概念

五倫、仁義、禮、人禽之辨、性善性惡、忠恕、自然觀、進退之道……

■總結︰「文化」在現今中文科的作用

(1)拓寬學生認知層面,在有限的人生閱歷中提升思維層次,深化觀點;

(2)協助學生建立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培養品德情意;

(3)接觸先賢的思想,培養閱讀古文的語感。

圖:資料圖片

文:薛天培(廖寶珊紀念書院中文科教師)

[星笈中文 第016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