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國安團隊揭示對華策略
強化美國盟友 撐起印太秩序

[2021.01.20] 發表

隨茷舋n政府的外交國安團隊逐漸成形,外界對其潛在對華政策和戰略有更多線索。過渡團隊初期公布的外交國安高官人選大多不以中國或東亞事務見長,一度令人懷疑未來政府對涉及中國的議題不夠重視。然而,奧巴馬第一任期時「重返亞太」的設計師坎貝爾將出任國安會新設的「印太事務協調官」,以及強硬派「中國通」羅森伯格出任其直轄下屬的中國事務資深主任一職,或意味拜登政府未來仍會採取相對強硬的對華立場。

在坎貝爾獲任命前,拜登早期公布的外交國安團隊沒有太多長年處理對華或亞太事務的高官人選,尤其防長意外由長年主管中東軍務的奧斯汀獲提名最受關注,這也是為何後來曾參與「重返亞太」工作的希克斯(Kathleen Hicks)獲提名出任其副手時,政治網站Politico形容,希克斯的任命對擔心奧斯汀缺乏對華經驗的國安界成員來說,是「令人寬慰的信號」。

防長人選缺對華經驗 副手補其不足

希克斯未來其一焦點相信是中國官方提倡的「軍民融合」科技項目。她去年有份合撰的《外交事務》網站文章正探討這議題,她承認「西方企業和機構太容易地無意中為解放軍的進步作出貢獻」,但在點評特朗普政府策略時,她雖然稱許收緊出口管制和限制中方投資美國頂尖科企等政策,但警告管控範圍太廣反會影響美國研究和創新。

印太新主管:游說華接受「競爭卻和平」秩序

拜登政府未來的亞洲戰略走向相信繫於身兼總統副助理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他在任命公布前夕於《外交事務》網站發表合撰文章「美國如何支撐亞洲秩序」,勾勒其印太戰略藍圖,強調地區秩序要在勢力平衡和合法性得以維持下,才能發揮最佳作用,華府應在亞洲致力同時加強這兩點。

談到如何在勢力平衡上抗衡中國,坎貝爾提出優先仿效中國發展相對廉宜的不對稱戰力(asymmetric capabilities),例如長程戰機、彈道導彈和無人轟炸機等,以打亂中方盤算;但他強調美國仍要協助盟友和伙伴自行發展不對稱戰力。坎貝爾又建議加深美國原有盟友伙伴關係同時,要鼓勵區內國家另外發展新的軍事和情報伙伴關係。

在維繫地區秩序合法性方面,坎貝爾則主張從政治和安全、經濟兩大範疇入手:在政治和安全層面,華府至少要認真地重新參與地區事務,例如不再避席地區峰會;在經濟層面,華府要給予地區成員實質利益,例如即使美國要致力推動敏感產業回流,尋求從中國「受管控下脫u」,仍可向區內國家解說,遷出中國的供應鏈大多是轉移至區內其他經濟體,藉此加以安撫——但他提醒美國須兼顧開發可替代中方「一帶一路」的基建融資和技術支援選項。

但坎貝爾承認,就中國在這秩序下的角色之談判是最為複雜的部分。他解釋,儘管印太國家尋求美國在中國崛起下維繫自主地位,但不會想被迫在兩大超級強國之間作「選擇」。他認為對美國及伙伴而言,更佳解決方案是游說中國,以接受有競爭性卻和平的地區秩序對其有利可圖,如此地區秩序有以下必要條件:中國在地區秩序佔一席位、可加入這套秩序最重要體制、遵守規則所享有的可預測商業環境,以及有機會在氣候、基建和抗疫等合作上共同得益。

強硬派中國資深主任 關注「假資訊戰」

坎貝爾未來至少有3名直轄下屬,即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東亞及大洋洲事務資深主任卡根(Edgard Kagan)以及南亞事務資深主任古哈(Sumona Guha)。其中羅森伯格被視對華態度較強硬,《新聞周刊》網站指她過去一年多次撰文,質疑中國發動「假資訊戰」來規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責任,以及抹黑美國等外國的抗疫工作。她上月底在《外交事務》網站發表合撰文章,形容目前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之爭並非以軍事為首要,而是在政治、經濟和資訊的空間發生,中俄在此搶佔先手,令民主政體的領導地位和價值觀似乎在全球退潮,敦促美國了解自身強項從而反制。

明報記者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