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1.04.22]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歷史建築保育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香港保育歷史建築的發展特質

•學習政府活化歷史建築的目的和策略

技能

•分析活化歷史建築計劃多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

•透過保育古蹟了解社會不同持份者的訴求

態度及價值觀

•了解公民社會中市民如何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議

•公民社會如何透過歷史建築物凝聚和建構市民的歸屬感及身分認同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A圖表所反映的特徵。

參考論點

?活化用途影響訪客數字

據資料A顯示,活化用作酒店或青年旅舍的古蹟,例如大澳文物酒店、YHA美荷樓青年旅舍,2018年分別錄得約13萬及約18萬訪客人次。而饒宗頤文化館的訪客人次逾25萬,是營運前預計的兩倍多,實際訪客人次超過預期。反觀其他用途的活化計劃,訪客人次大多不似預期,如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的訪客人次只有約4.6萬,與預計的13萬人次少近9萬人次,可見活化建築物的用途影響其參觀人數。

?政府資助金額龐大

根據資料A,政府予活化計劃的資助金額龐大,如雷生春堂獲資助3172萬,饒宗頤文化館獲資助2.75億,均動用龐大的公帑。當中資助金額的分配或與活化計劃的性質有關,例如酒店及旅舍項目,即大澳文物酒店(約6913萬)、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約2.25億)及饒宗頤文化館(約2.75億)的資助最多,包括建設成本及日後的營運資助。

(2) 「保育歷史建築面對一些困難。」資料如何反映這項聲稱?

參考論點

首先,活化後的歷史建築面對經營困難。政府規定申請活化計劃的機構須以社會企業營運,雖然政府有提供資助,惟部分項目人流不達標,甚至長年虧蝕。資料A提及雷生春堂獲政府資助約3172萬,但2018年訪客人次只有約5.2萬,與當初預期約13.7萬人次有一段距離。此外,以大澳文物酒店為例,雖然訪客人次約13萬,超過預期,惟資料B中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前主席陳智思指出,大澳文物酒店出現經營困難,幸該酒店由大型私人企業營運及承擔部分支出,才可維持正常營運。可見古蹟的經營和運作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亦經常面對經營困難。

其次,政府難以阻止私人業主改動甚至清拆歷史建築。除非政府已頒令該歷史建築物為法定古蹟,否則歷史建築即使獲評級後,政府也無權阻止業主對歷史建築作改動。資料B以何東花園為例,它曾被列為暫定古蹟,但限期屆滿後,業主已清拆該建築物。可見現行法例未能保育私人業權的歷史建築,使部分歷史建築難以保育,甚至被清拆。

■延伸回應題

◆(3) 保育歷史建築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論證你的答案。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同意:

→ 助建身分認同

首先,保育歷史建築可保護市民的集體回憶,增加市民對本地及社區的歸屬感。歷史建築記載文化歷史,有利文化的承傳,加強文化連繫感,有助提升生活素質。資料C顯示,活化項目「618上海街」建築群保育唐樓的騎樓,讓市民感受昔日香港人的生活和街道氛圍;灣仔茂蘿街7號的戰前樓宇改建後,該地不時舉行展覽及社區工作坊,有助建構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由此可見,保育歷史建築有助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

→ 符合可持續發展

保育歷史建築能善用資源,推動可持續發展,有利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香港不少歷史建築物具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如上環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等,從保育角度上具歷史及文化價值,須予以保留。另外,部分歷史建築位處優秀地段,活化後具龐大的商業價值,如尖沙嘴前水警總部建築群活化後成為高級商場,帶來可觀的商業收入,並帶動旅遊業;亦有建築物活化後具社區功能,如雷生堂現為中醫館等。由此可見,若保育歷史建築的方法合宜,除了可活化建築,也可增加經濟收益,並能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人們的生活素質。

很小程度同意:

→ 保育成本高

政府需動用大量公帑資助及活化歷史建築,資源錯配下,或未能有效提升生活素質。根據資料A,政府資助歷史建築的支出龐大。例如YHA美荷樓青年旅舍及饒宗頤文化館均獲政府資助逾2億。可是,部分計劃是「付出多,收穫少」,如雷生春堂曾因虧損而需政府補貼103萬。香港現面對不少急切的民生問題如房屋短缺、醫療資源緊絀等,動用龐大公帑資助活化建築恐未能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反而引發資源分配的問題。

→ 公共空間減少

政府的活化及保育歷史古蹟政策被指有所不足,或使部分公共空間消失,如尖沙嘴前水警總部建築群改成高級商場及酒店,市民或不能隨時內進參觀,間接扼殺部分公共空間,也未必能保留其原有的歷史文化特色,未能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10422BZ.doc

[通通識 第709期]

更多教育
透視權利:疫情加劇貧困  童婚恐增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肆虐,貧窮問題在全球急劇惡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於2021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發表研究報告《新冠病毒:對反... 詳情
圖表拆解:中小學生  精神健康轉差
【明報專訊】◆資料A .中小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數目(圖) ◆圖表解讀 圖表顯示2013至2020年中、小學生懷疑自殺身亡... 詳情
摘星拆解:全球化與分配不均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啟動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期望在人類、地球、繁榮、和平、伙伴協作共五方面...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1.香港哪一間大學的研究發現口罩能過濾多種懸浮空氣中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大大降低... 詳情
【明報專訊】1.D  2.A  3.D  4.A  5.C  6.C  7.B  8.B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