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天空:眾人的老師

[2021.09.10] 發表
(插圖:鍾錦榮)

【明報專訊】◆孔子生平趣事

子畏於匡 樣子惹的禍

孔子周遊列國。有一次,孔子與弟子在宋國的封地(匡)被圍,形勢危急。當時有個人叫陽虎,曾入侵匡地,匡人自然視其為仇人、壞人,樣子恰巧像孔子。由此推斷,孔子的樣子應難歸入俊男之列,相信亦與曾飾演他的周潤發有一大段距離。

匡人認錯人,孔子與學生被重重包圍,五天過去了,眾人都被嚇得半死,只有孔子仍非常鎮定,他彷彿在說︰「同學放心,中國文化仍然需要我去發揚光大,所以我們一定能脫險。」果然,經眾人的努力和調停,孔子一行終得以「解圍」。

待價而沽 師生真情分享

子貢是聰明的學生,有時很喜歡挑戰老師,他今次含蓄一點,用比喻手法幽老師一默,借意問孔子是否仍想為世所用。孔子將計就計,延續美玉之喻,表示自己其實很入世,很「貼地」,只要能夠造福社會,他一定願意全力貢獻自己的能力。他很有信心,自己的才能與德行就像一塊美玉,正等待「識貨」的商人。

孔子懷才不遇,今次借子貢的問話表明心[,希望能遇到真正的伯樂,俗稱「識貨者」。

宰予晝寢 最討厭學生上課睡覺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無法再雕琢,像糞牆一樣無法粉飾,我可拿他沒法子!」孔子又說:「以前我看人,他說什活A我信什活F現在我看人,聽他說完,要看他是否做得到。因為宰予,我改變了。」

如果孔子來到現今的課室,用同樣的話罵正在睡覺的學生,恐怕會被投訴。同學不想晝寢,就要早些寢。早睡早起身體好、學習好。

不恥下問 發問的精神

孔子初做官,即任魯國司寇。有一次,他要到周公廟助祭。人家以為他什麼都懂,怎料見到他逢人便發問,大小事都問清問楚,便有點看不起孔子。孔子聽到閒言,不以為然,反而認為沒有人是什麼都懂的,遇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發問,這才是真正的禮。

有人認為,孔子並非真的不懂,發問只是親切、尊重對方的表現,讓對方感到獲重視,此說亦有理。學問,不斷發問就是持續學習的表現。不管地位高低,我們總可以通過發問求取知識,到頭來於己有利。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現代意義

「仁」是不能獨自一人完成的事情。仁是愛人,愛身邊的人,其實不難做到。孔子說過,「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是孔門儒家的最高道德範疇,看似不易達成。孔子卻給我們揭示了毫無難關的道路,只要對仁有所追求,它就會來到我們跟前。愛人是一己不可能完成的歷程,本身代表了人與人之間必須連繫。「仁」從自己出發,必待情感到達其他人的身上然後才告完成。疫情持續,我們經常在家,可能與家人培養出更深厚的感情,也可能增加了無限的吵鬧。仁愛由我出發,珍惜當下的相聚,及於家人、朋友,以至其他人,關心身邊的一切,使我們也可以成為仁人。在《論語》埵傢C淵的仁,也有管仲的仁;前者我們知道孔子曾經稱讚「其心三月不違仁」,後者的仁則至於拯救天下蒼生。愛身邊的人是「仁」的起點,但前方仍有漫漫長路尚待大家奮發。

「孝」強調的是子女孝順父母。我們也會聽過「父慈子孝」這四個字,看起來情感的付出較為雙向。「仁」從身邊的人開始,「孝」父母便是最接近、最快速的反映。父母疼愛子女便是「慈」,子女敬順父母便是「孝」,能夠孝順便是成為仁人的重要一步。傳統上,「孝」經常與「忠」密不可分,在家能孝,在國便能忠,即所謂「家國同構」。今天沒有帝制,但在社會、在公司、在學校,總會有上級與下級之分,認清尊卑,行事恰如其分,也是「孝」的表現。現代人更強調理性思維,盲目追求忠心、孝順,不分青紅皂白,我們稱之為「愚忠」與「愚孝」,皆不可取。

君子

「君子」是傳統儒家的理想人格,有些事情見義勇為,當仁不讓,有些事情於德有損,決意不為。在我們身邊,面對不斷的誘惑,不同的挑戰,在「可為」與「不可為」之間如何抉擇,很多時候建基於我們過去所建立的道德標準。在資訊發達的今天,似乎更容易辨清是非黑白,其實不然。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子能夠接受多方面多角度的資訊,擇善固執,選擇正確的事去做,並堅持下去,即使遇上困厄,也無畏無懼。「君子」多與「小人」作對比,君子即使窮途末路,依然固守節操和本分,小人身處逆境,只會胡作非為。我們都朝茼足飢g子的路途邁進!

■ 蒲葦: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系列、《一本正經學古文》等

■ 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著有《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字書裡的動物世界》等

文:蒲葦、潘銘基

插圖:鍾錦榮

[語文同樂 第521期]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語譯 孔子說... 詳情
時事中文:港鐵兩新站書法字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港鐵月台牆身站名以書法大字書寫,均出自港鐵退休建築師、書法家區傑棠之手。2006年已移居加拿大的區傑棠視港鐵站... 詳情
【明報專訊】1. 反省 2. 震撼 3. 銷聲匿跡 4. 變本加厲 5. 凌晨 [智叻中文Smarties' ... 詳情
周圍「中」:書包勿亂拋
【明報專訊】又到新學期了!經歷了長時間的網上學習和暑假,現在開始要背起書包上學,回學校上課了!你有把書包執拾好嗎?你又放了什麼在書包堙H ... 詳情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從前有一家人,住在一間很大很大的工廠內。這些家庭成員共有三十二位,每一位都潔淨亮白、堅硬無比,他們每天的工作...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