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灣區達人教創業:先小試牛刀

[2021.09.23] 發表
余日峰

【明報專訊】大灣區9個城市總人口逾7200萬,去年生產總值(GDP)達1.68萬億美元,超過韓國(1.63萬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以上數字只為說明大灣區經濟規模之龐大,如果香港年輕人想自己做老闆,大灣區可能是一個機會。內地創業在成本和行業多元化上佔優,加上香港年輕人有國際視野,有助提升他們在灣區創業成功的機率。有「大灣區達人」之稱的前海港駿達(深圳)商業服務創辦人余日峰表示,香港年輕人到深圳或珠海等城市創業,最好先建立好人際網絡,可以先與內地企業合作或入股,不要一來就投入成副身家,因為中港兩地文化及經營模式有差異,可以先小試牛刀,累積足夠經驗後才做大整盤生意。

明報記者 龍彩霞、黃清瑤

余日峰在2003年已走入大灣區,從事貿易,近年他協助400多家企業在大灣區開拓市場,並在2018年推出著作《走進大灣區——港商如何落地前海/橫琴/南沙》。2020年因為疫情爆發,余大部分時間留港,他另闢蹊徑,開拓抖音市場講解進軍大灣區,累積播放次數達1.5億。

灣區創業選擇多 宜先打工了解市場

余日峰認為,年輕人在大灣區創業與香港最大的分別是大灣區提供的選擇很多。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社會找工作,可以選擇的行業離不開金融、地產、旅遊和零售等;內地市場則大很多,很多分得比較細緻的行業也有生存空間,而且內地客戶亦很支持高科技和製造業。他舉例,如果在香港希望成為一名工業模具師傅,因為香港基本上已經沒有工業,很難有出路,「香港市場太細,一些工業根本無法生存;但在內地由於市場大,仍能找到足夠客戶,可以繼續做下去。」所以建議有興趣的香港青年可在這方面專修鑽研,成為出色的技術人才。

雖然內地商機處處,但余日峰認為,年輕人須先熟悉內地營商環境,不用急於創業。余日峰建議,有機會的話,港青可在內地工作一至兩年,先熟悉環境。如果擔心內地打工的工資比較低,可以在香港尋找一些有機會返內地工作的職位,從而增加對內地市場的了解,以及拓展自己的人脈。

另外,余又建議,有興趣創業的人士毋須把所有資金投放在生意上。他表示創業起始,很多時都要「交學費」,所以最好是先按照別人的步伐走一走,或與其他人合股,盡量減少自己所投入的資金,以免「一鋪清袋」。

「40清單」出爐 開公司時間料再縮

俗稱「40清單」的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已出爐,當中提及要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等措施,余日峰表示,在深圳開設一家公司所需的時間,已較幾年前大為縮短,最快10個工作天便可完成程序,他預期「40清單」之後,未來到深圳創業開公司的手續會進一步簡化。在「40清單」中,提及要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准入和發展環境,鼓勵深圳制訂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地方法規,營造有利於創業投資發展的生態環境。

余日峰憶述,2016年在前海成立公司需時約兩個月,現在已縮短至約10個工作日,是一大進步。此外,橫琴、南沙等自貿區的手續程序也逐步簡化,雖然未簡化到像香港一樣數小時已可辦妥,但無疑已較幾年前大幅進步。不過,余日峰認為深圳在便利開公司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如開設銀行戶口時有多項繁瑣的認證手續,這些都是有意在深圳創業的人士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時,在行業的資格互認上仍有一定限制,例如香港的專業人士,如執業律師、測量師等北上發展,要執業仍有一定限制,希望未來政策可以逐步放寬。

毋須實繳註冊資金 籲勿作大

在大灣區開公司,現在已經不需要實繳註冊資金,這跟10年前不同。余日峰說:「以往如果註冊100萬元註冊資本,必須要真的打入100萬元,並且要在公司成立的時候一次過打入去,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現在是認繳制,基本上只要在公司開好後,營運期間任何時間,覺得需要時才打款入公司都可以,這樣為很多剛開始沒有業務的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彈性。」市場有個說法,就是註冊資金愈大愈好,因為可以予人公司實力較強的印象,余強烈不建議客戶這樣做,因為有限公司雖然是有限責任,但有限責任的有限程度有多大,正正就是由註冊資金金額決定。「假如你註冊了1億元,但沒有完全實繳,到時萬一公司因任何原因發生債務危機,你就必須把未實繳部分繳交,這樣才能把公司清盤,在這個情G,如果你未有實繳1億元,那你就要先補回1億元給公司,才能清盤。」

在內地開公司,必須界定經營範圍,在申請公司過程中,經營範圍是分兩種:一種是備案制,另一種是審批制。備案制的公司基本上把經營範圍寫好備案就可以,一般都能順利成立;審批制就是你必須要在其他部門得到一些許可,才可以正式開設公司,最典型需要有許可類型公司,就是一些金融類及投資類經營範圍公司,現在都必須要獲得金融辦的許可,才可以開立。

如有意在內地創業但又無從入手的人士,坊間有不少機構或企業會不定期舉辦工作坊,或提供收費服務以協助港人進入內地市場,以及教導如何獲取政府補貼。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屯門醫院發生遺漏交送嬰屍解剖事故。一名懷孕25周的孕婦因胎兒無生命[象,上月初到屯院接受引產,家屬同意安排解剖,一個半月後醫生未... 詳情
大澳「熄燈」遊人大減 居民門前點燈自娛
【明報專訊】大澳水鄉花燈節經歷上周六人滿為患後,主辦單位「大澳非茂里」決定縮減亮燈時間,前日中秋節及昨日追月夜一連兩日「熄燈」,冀減少人流,... 詳情
為博愛妻一笑 象山h續點燈籠陣
【明報專訊】今年中秋,荃灣象山h的天井再次懸掛起逾百個紙燈籠,一串串紙燈籠橫跨多層樓,有紅有黃有橙,互相交織。有居民甫打開閘門,在家中已能欣... 詳情
AI偵測動作連微表情  手語遊戲認識聽障世界
【明報專訊】今日是國際手語日。中大聯同Google及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研發一款多語言網上手語遊戲,玩家玩遊戲時需以手語發出指令讓電腦鏡頭辨識,...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上周中決定青少年減至接種一針復必泰新冠疫苗,截至本周日,過去一星期仍新增6宗青少年接種後出現懷疑心肌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