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今年跑贏美股

[2021.09.24] 發表
作者認為一年去四次日本的人很多,稱日本為「鄉下」的香港人也不少。但買日本股票的人卻不多。

聊政治易起爭端,聊旅行這百搭話題也不適用,聊移民有點傷感,聊港股就更傷感。筆者教你如何打開話題:日本股市今年表現更勝美股。

這說法有點取巧,但也不是完全錯:完稿之時,日本東證指數(TOPIX)年初至上周五升16%,跑贏道指的14%升幅。當然正路地,量度美股應以標普指數為準,此乃後話。但要打開話題,當然找點有些爭議,半真半假的。

筆者性格內向,但始終也在中環謀食多年,幾道板斧也是有的。如何和新朋友打開話題?前輩教落,宗教政治和性,萬萬不可談,普世皆然。那有什麼話題百搭?就是聊日本。(香港肯定是,照計放諸世界也是)。

筆者並非哈日之輩,只是客觀觀察。香港人,不論老中青左中右黃藍綠,一般都喜愛日本。例外可能是那些經歷日本侵華的老一輩,例如筆者阿爺阿公那輩,但很多都已經作古。不談政治恩怨,談日本的其他東西,一般不會出什麼亂子。行走江湖多年,好像沒有遇到一提起日本就皺眉頭或無名火起的香港人,「冒犯比率」應是所有國家中最低。有趣的是,一年去四次日本的人很多,稱日本為「鄉下」的香港人也不少。但有沒有聽過有人買日本股票?好像很少。

日本股市有何投資機遇?筆者在Patreon有專題文章分析。但為何不少人沒有投資日本股票?以下是部分聽到的原因,筆者會一一反駁。

投資不同股市較前容易

首先是不得其門而入,但情?現在已不同。近十年八年,多得全球化和科技進化,投資不同股市的難度低了很多,現在已有部分券商讓你足不出戶(或是在公司上班時)投資中港美以外的股市,方便快捷。至於交易費用方面,也是相當實惠。筆者親身真金白銀測試,開支約是0.05%——即是10,000港元才付5元佣金,未夠閣下買半串魚蛋。

還有是,談到日本股票,若席間有部分人年過四十(例如筆者),保證三分鐘內會有人提到「迷失廿年」、「迷失卅年」之類。部分年紀更大,見證過日本泡沫經濟時的瘋狂,以及隨後的破滅,印象更是揮之不去。反而新一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他們來說,日本經濟的大起大落,俱是教科書中的事情。事實上,日經指數的確仍然比1989年的歷史高位為低,但請問這與你何干?這是很典型的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你買的是現在和將來。

「股市和實體經濟是兩回事」

至於日本經濟不景,人口萎縮等。和以上提到的一樣,早年到過日本的,見識過在銀座加錢幾倍搶的士的瘋狂,也看到後來的不景。但你問新一代香港遊客,根本不覺得日本有何「衰退」,國民生活還是好地地的(當然高價餐廳就只有遊客以及日本老頭)。事實上,以GDP增長而言,日本經濟當然不好。但說了很多次,「股市和實體經濟是兩回事」。中國經濟增長歷年都跑贏美國,但美股回報優勝很多,對不?嫌中國是極端例子,也看看台灣歐洲,也是被認為經濟差,但今年台股歐股回報也遠勝於中港股市。

事實上,股價不騙人。文首提到東證指數升了16%,投資者較熟悉的日經指數也升了10%,表現絕不失禮。固然不少升幅是在早前首相菅義偉變相辭職後出現,但無論以何標準,日本股市估值都不算昂貴。這已是最好的理由。

若投資者打算買指數ETF,則要留意日本股市有兩個指數,就是上—段提到的日經指數和東證指數。計算上或指數成分有何不同?筆者的Patreon文章有詳細分析。簡單來說,日經像是美股道指,歷史較久,地位也高,但相對地計算方法不太科學,代表性也不算很高。東證指數似是標指,覆蓋面較廣。那一個指數較好?很難說。今年當然是東證指數表現較好,但若你以一年或五年計,情?就不一樣。

傳統工業具優勢

不過筆者認為,反正大家對日本公司都較熟悉,投資日本股票,還是揀個股較為有趣。日本股市並沒有中國美國一樣的Big Tech,不少重磅股都是舊經濟,這也是日本股市指數過去幾年升幅有限的原因。但誰說只能炒科技股?你看美股或歐洲股市的舊經濟股,照樣破頂連連。筆者早前已買入三家日本公司,尚有二十多間在觀察名單,詳情也在Patreon有透露。

日本公司在不少傳統工業仍有優勢,品牌的軟實力也強,流行文化實力也不錯。此外由於估值相對廉宜,也有機會成為併購對象。

(獨立股評人:李聲揚)

更多經濟要聞
【明報專訊】通脹升溫之際,英倫銀行發表議息聲明,認為現行的寬鬆政策仍然合適,但同時釋出「鷹派」信號,指上月會議以來的事態發展,似乎加強了貨幣...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