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煮文化:坐在爐邊想吃鍋

[2022.03.16] 發表
古代早有火鍋,各地吃法不同。現代人則多用瓦煲盛菜,煲下配卡式爐。(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氣溫下降時,寒風吹來,適宜燒烤,看茯曾U火燒,圍爐暖氣充盈,身心都有一種舒泰。燒烤用炭,筆者除了想起和牛、鰻魚,腦海忽然閃過的是「炭爐」二字,因為寒冷天氣下同樣適合吃火鍋。

古以爐中加熱炭 今多用卡式爐

火鍋,粵語稱作「打甂爐」,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但如何按字義解釋,大家未必都能給出答案。「打」此處解敲打,吃火鍋的時候,不少人會有意無意手拿筷子或漏勺,往鍋邊敲打,想要去走食物或食用具的湯汁,有時甚至會連打幾下,下次吃火鍋時注意一下,不難看到。「甂」從瓦,明顯與陶泥相關,意思是瓦造的器皿,例如我們常用的「瓦煲」。

現代人即使用瓦煲盛菜、煮鍋,下面配搭的「爐」大多都是卡式爐(或稱瓦斯爐),因為一扭一開就能打火生熱,調校火路十分方便。有些食肆現在仍然棄用卡式爐,依循舊法,「爐」中加熱炭,顧名思義就是「炭爐」。「炭爐」以前會用作火鍋,有人會用來烤魷魚,腥香飄遠,現在已經很少遇到。相對現代一點的,店家會用來烤「多士」,炭烤就是炭烤,麵包焦脆乾香,與電烤爐、焗爐、氣炸鍋做出來的,完全不一樣。筆者一直想要試真的「打甂爐」,燒烤前想要自備瓦煲、炭爐,實行「兩爐兩食」,可惜前往燒烤場的沿路,沒有賣相關用具,最後反走進食材店,買了「月亮蝦餅」和「車輪餅」試試爐火炭燒。

古代早有火鍋,各地吃法不同,各人觀感不一,清代文人袁枚不喜火鍋,於《隨園食單》就有「戒火鍋」一條,談到:「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文中提到的情景,跟現在大有區別,現在四季都會以火鍋宴客,客人熱鬧嘈吵正合主人家的意思,舉杯盡興。各樣食材烹煮火候和時間參差,同在一鍋媕Y煮熟,確實未必是最精準的手藝。不過現代很多人懂得輕燙肥牛、慢煮蘿蔔,依食材的屬性掌控時間,火鍋的滋味不能一筆抹殺。

圍爐熱鬧盡興 食材滋味共嘗

北方天氣寒冷,火鍋同樣必備,器具和食材都富有特色,例如《黑龍江志稿》提到:「入冬以來,居家者多食火鍋,以銅或錫為之,中為火爐,火力盛則四圍之水皆沸,可將生野雞片立時煮熟。」這種一體成形的炭爐,北方比較常見,煮法同樣是水煮極熱才放肉,快速煮熟,似乎是吃火鍋的通則。文中又提到:「湯之內皆作酸菜,又為北方之特品。」東北醃的酸菜自成一系,我有次在餐廳吃過著名的酸菜白肉鍋,確實是菜與肉的美妙組合。

除了野雞,羊肉也是北方常用的食材,清代《費隱與知錄》記載:「用沙鍋巨火煮水極沸,食生羊肉片,團坐大嚼以為佳。」在地現宰隨吃當然最為新鮮,不過現代運輸網絡發達,食材的地區界限已經打破,要在香港吃羊肉並不困難,產地和品質也可以細選,甚至有湯料、食材一袋包好,輕鬆買回家預熱就可以食用。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 《流動香港飲食誌》和《屋h尋味記》 。)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64期]

更多教育
微故事:重逢
【明報專訊】林雯終於順利通過實習,當上了社工。這天,她捧蚋冪證,想起了這一路的不容易。那時,剛剛移民到港的她英文並不好,文憑試成績未如理想... 詳情
文字發酵:成語迷宮:戰爭
【明報專訊】除了疫情,俄烏之間的戰爭也是近日的國際大事。國與國之間角力,坊間討論會否因此成為爆發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生於和平沃土、只是一... 詳情
【明報專訊】炮火連天 → 兵戎相見 → 大動干戈 → 窮兵黷武 → 槍林彈雨 → 偃旗息鼓 → 赤地千里 → 韜戈偃武 (本刊刊出的文... 詳情
Talk of the town:Koala - an endangered species
【明報專訊】There are official national symbols of a country, like national ... 詳情
Talk of the town:Australia lists koalas as endangered
【明報專訊】Can you guess the reasons that caused the decline in the number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