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普教下穗青少講母語 推「人文灣區」廣東話響全國 音樂人林健華:今年推粵語歌良機

[2022.03.28] 發表
北上廣州數年的音樂人林健華認為,隨蚙W區概念成形,近年官方亦推廣粵語,加上香港回歸25周年等因素,「今年是推動粵語勢頭的最高值」。(劉曉宇攝)
港人Ric在內地開辦粵語學習中心,並自行編纂港式粵語教材,其中更收錄譚仔餐牌,「因為佢]話鍾意食」。(劉曉宇攝)
近年廣州市政府常舉辦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廣府文化和粵語。圖為今年2月元宵節,廣州花城匯廣場設置粵語燈謎活動。(劉曉宇攝)

【明報專訊】「爸爸,我想要那個玩具……」、「你講廣東話先啦」。某晚在廣州老城區越秀區,一對散步的父子對話。「我、想……要……鶩荂v,「痝漶A你識講赯嚏v。這可能是2001年廣州學校全面普通話教學後,不少家庭遇到的長輩講粵語、後輩用普通話現象。去年國務院一份文件,亦首次將以粵語為主的香港納入全國普通話普及率政策範圍,要求提高港澳地區普通話應用水平。不過近一年來,內地先後有《大灣區哥哥》爆紅、央視春晚拿粵語說相聲,所湧現的粵語熱,為粵語傳承帶來新的生機。北上多年的香港音樂人林健華亦認為,今年是推廣粵語歌的最好時機。

明報記者 劉曉宇

去年底,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發布《中國廣州文化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指出,隨荋雲q話教學推行20年,作為粵語文化發源地的廣州,年輕一輩不講粵語已成普遍現象,再過10年,引領廣州發展的精英有可能不擅粵語,建議推廣普通話之餘要加強粵語文化傳承,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認同,更強調要實現粵港澳協同發展,有共通語言文化很重要,否則將難以實現《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共建人文灣區」的期願。

港人廣州開港式粵語班 譚仔餐牌成教材

同樣在夜晚,天河區珠江新城一間寫字樓課室,10多名學生正學習以粵語自我介紹。「我要睇睇我鴾p抄先」,在廣州一港資銀行工作的湖南女生小張說。「唔係『小抄』,廣東話應該用『貓紙』。」被同學們打趣稱為「西關小姐」(西關口音在廣東通常被認為標準粵語口音)的鍾老師立即糾正,一邊在白板上寫下粵語拼音「maau1 zi2」。

這間名為「粵講粵好」的粵語學習中心由香港人Ric在2015年開辦,網站介紹「由土生土長的香港及廣東人成立,專門教授港式粵語」。廣東的粵語培訓機構不少,惟其吸睛在標榜「港式」。Ric表示「好多對廣東話感興趣的人都受到TVB(劇集)影響」,又說其實港式同廣式分別不大,除了一些詞彙區別,「例如廣州儭f語受到普通話影響好大」。

Ric參考其他粵語教學書自己編纂教材,包括了在香港搬屋、用餐、見工等日常情景,對話是地道港式表達。其中甚至收錄譚仔餐牌,「因為佢]話鍾意食」。不過在課堂上,老師會將一些港人常見的中英夾雜調整為更貼近內地的說法,「WeChat我]講『微信』,number用番『號碼』」,又補充「(太過港式的說法)在廣州會被覺得好作狀」。

對粵語暫樂觀 不像上海人不懂講滬語

課堂分為初級、中級班,從聲韻語法、組詞造句到對話,旨在讓學生於生活中簡單使用粵語。男女老少學員堙A有在港企工作的外省員工、和廣東人戀愛的新疆女孩、長居廣州20多年的文藝工作者、準備報考省會公務員的法學生……他們學習廣東話既出於興趣,也出於生活、工作需要。中心第一間教室設在深圳,近年又進駐珠海和廣州,現有10名來自香港、深圳和廣州本地的老師,同期學生百餘人。Ric表示開班初衷很簡單,未至懷抱弘揚粵語文化的偉大想法,只是覺得有人想學,自己可以教,「但始終比起日文、韓文,廣東話的學習者仍是小眾群體」。

問及是否覺得粵語文化受到衝擊,Ric態度樂觀,「暫時未見到像上海那樣,本地人唔識講黿↙G出現」。他又表示,不論英語或其他語言,語言每時每刻都在進化,粵語在粵港澳居民生活中有其價值和根基,「本身有價值便不需要講『保護』,像我們開班也是將有價值的地方去推廣」;此外,許多母語為粵語者有和他一樣的堅持,「和本地人交流一定用廣東話」。

對於如何加強粵語傳承,藍皮書其中一項建議便是建立嶺南文化影音基金,鼓勵創作粵語說唱歌曲及影視(見表)。事實上,有人將粵語定義為「中國唯一有流行文化圈的方言」,而香港更可謂粵語流行文化的奠基地,上世紀80年代至千禧年前後,港產片和港樂紅遍大江南北。

曾和林夕等詞人合作譜寫《與我常在》、《有病呻吟》、《你救哪一個》、《必殺技》等大熱粵語歌的作曲及作詞家林健華,2013年從香港北上廣州,已在這座「氣候、語言和飲食都相近」的城市生活9年,並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公司J10 Music,希望以廣州為新基點,推動粵語樂壇走出新天地。他更認為,今年是推廣粵語歌、帶動粵語文化的最好時機。

春晚現廣東話 《中國好聲音》粵語歌奪冠

「這一年多來出現一股粵語的風潮再起,而且很明顯是從官方層面推動」,林健華說。例如相聲演員姜昆在今年央視春晚以「學廣東話」為主題表演《歡樂方言》,結尾用粵語演唱《軍港之夜》,雖然生硬粵語令人發笑,許多粵語觀眾稱「有些尷尬」,但釋出宣傳粵語的信號強烈。去年《中國好聲音》比賽,廣東江門的伍珂玥以粵語歌奪冠,也是內地音樂選秀節目10年來首度出現粵語冠軍歌手;內地短視頻也湧現《野狼disco》、《失戀不怪她陣線聯盟》、《大風吹》等大量粵語歌和粵語改編歌,有些甚至由北方創作者填詞,以「塑料(形容水平一般)」廣東話演唱,並在編曲加入八九十年代的港樂元素。

林健華說這些「信號」令他安心,「之前要說『打壓』其實又不是,但整個制度可能會令說粵語的人慢慢變少。對於一個從本土到海外都很多人使用的語言來說,這個趨勢可能不是很健康」。林健華發覺,隨茪j灣區概念漸漸成形,對粵語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大家好像重新開始談論和重視粵語歌、粵語文化」。他又強調「在灣區離不開先做好粵語文化這個位,共融先炒得起」。

「我覺得今年會全城炒熱(大灣區文化)這個話題,再加上香港回歸25周年。所以今年(推廣)粵語的勢頭是最高值。」林健華表示,自己也會趁時機做一些推動粵語歌、粵語流行文化的工作,包括計劃與黃埔區政府合辦「灣區歌唱大賽」,目前正於方案階段,並有意進一步擴大至市級比賽,由灣區9+2城市的得勝選手再同場競技爭奪灣區歌王。

擬辦灣區歌唱賽 發掘下一個張學友

對比內地和香港市場,林健華認為內地市場基數大、對音樂類型包容度高,「可以支撐更多獨立音樂類型發展」。他亦認為,「粵語有九音,粵語歌演唱、歌詞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與國語歌有不同之處,所以還是會有自己的市場」,但基於現時市場關注度、影響力等條件,香港再出現代表性歌手可能有難度,「我覺得順理成章的,廣州本土、國內應該有能代表粵語區的人物(歌手)出現」,而且他相信,就算粵語歌難遍及全國,粵語歌手們做好大灣區市場已很足夠。不過他也指出,內地版權制度尚未規範,很多時是「作品抄襲跑在前,快佔先機,版權的問題之後才補上」,這也是自己要學習適應之處,但相信「優質作品永遠有價值」。

目前,林健華的期望是首先做好本位,吸引更多香港歌手和音樂人到大灣區發展;加上政府一些政策支持,全力培育新一代音樂人和歌手,一起創作更多好作品。至於推廣粵語歌的手段,他笑言近年內地對香港文化的懷舊風潮,令不少創作者能用「舊招」獲得成功,如《野狼disco》、《大風吹》等歌曲,「你會見到用那些老的東西去玩,還是有效果」。又例如他提議的灣區歌唱大賽,模式跟當年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實無太大分別。

「要發掘出一個具影響力的粵語歌手很不容易,第二個陳奕迅、鄭秀文,或是第二隊Beyond,暫時還未見到」,林健華道。但「歌神」張學友也是參加香港這個歌唱大賽出道,誰可料灣區歌唱大賽中會出現未來的灣區歌神,讓粵語歌再上顛峰。

更多港聞
港產口服新冠免疫加強劑  爭取成疫苗  非洲國家已緊急使用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感染人數驚人,令各國對於應該接種多少劑疫苗,是否視為風土病,每年都接種一劑疫苗等大感頭痛。有本地初創公司正在研製一種口服... 詳情
【明報專訊】夢芊科技成立於2018年,現時約有30名員工,在葵涌租用約9000方呎地方,其中約4000方呎為GMP廠房;在科學園亦設有約90...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陳智思接掌M+  商界4人入局
【明報專訊】Emily收到消息,位於西九文化區餬+博物館,董事局將有人事變動,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圖)自4月1日起會接替已經做6年麊... 詳情
【Emily】保安員賴紅梅參選特首  話受聖經啟示
【明報專訊】特首選舉提名期4月3日展開,報稱任職保安員嚙酮麙欈@日開記者會宣布參選,佢自稱基督徒,表示參選得到《聖經》啟示。對於爭取選委提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