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學者籲縮封控期 放權因地制宜
鍾南山:動態清零不能長期維持 需有序重開

[2022.04.20] 發表

封城亂象頻生,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圖)就防疫工作提出建議,呼籲縮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確診封全樓、全小區甚至封城的過度防疫做法,重視防疫政策帶來的次生災害,並建議賦予讓下層決策者「因地制宜」的權力。中疾控專家吳尊友昨天再為「動態清零」辯護,並稱要「要從思想上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

中國內地前日新增2.1萬宗個案,其中上海有20,416宗,比前一日少1800宗。全市封控區正一連4日核酸檢測,管控區今日亦將檢測。

劉小兵促提高疫策科學性

就重大次生災害問責

繼早前上海長征醫院副院長繆曉輝質疑「清零」及封城政策後,劉小兵亦促科學防疫,提出《關於進一步提高全國防疫工作科學性的建議》。他指出,Omicron病毒潛伏期已縮至3至4天,「封控期仍機械地照搬以往,有的部門還層層加碼」;排隊做核酸,導致病毒更易傳播;一人確診或疑似就對整棟樓、整個小區甚至整座城市封控,做法「加劇恐懼心理」,引發大量人道主義災難。「人們需要的緊缺物資送不進來,什麼蓮花清瘟卻每戶不缺送到,緊缺的運輸力被其過度佔用。」劉提出多項呼籲,包括重視防疫政策可能帶來的次生災害,在宣傳上不要妖魔化病毒,「賦予下級決策者和執行者因地制宜、權衡利弊的權力」,對防疫過度造成重大次生災害者問責。

國歌歌詞微博熱搜被禁

劉還提出,應縮短封控期、優先採取抗原檢測的做法;對無徵、輕徵實施居家隔離;「嚴查發國難財的個人與組織及其背後的保護傘,阻止利益集團的形成,消除調整與改進防疫政策的障礙與阻力」。他在文末指出,「一定要真正理解動態清零、社會面清零的科學內涵,科學防疫」。

上海封城政策引起民怨,周日在市區華山路,一度出現「反對無限制封城」、「人們正在死去」等標語。微博上有敏感的熱搜標籤被刪,其中包括國歌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吳尊友:動態清零不等於追求零感染

國家衛健委昨再次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昨表示,部分人對繼續堅持「動態清零」失信心,解釋動態清零並不等同追求零感染,「不要求全國範圍內在某一時刻一個病人都沒有,而是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將其控制,(動態清零)符合中國的防控實際,是中國防控最佳選擇」。他又稱,只有當疫情發現遲、出現較多社區傳播,才需要封控和全員檢測;如果發現得早,沒必要做。吳表示,中國各界對病毒的認識仍很有限,未來疫情發展方向非常複雜,「要從思想上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迎戰可能發生的規模化疫情。

另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專家本月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文指出,動態清零不能長期維持,中國需要有序重新開放,讓社會及經濟發展恢復正常。文章並建議,抗原快速測試應是社區檢測的首選,所需的人力及資源較少,檢測時間快,可及時發現傳染源。

綜合報道

更多中國要聞
經濟專家 孟凡利任深圳書記
【明報專訊】在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晉升廣東省長並繼續兼任原職4個月後,官方昨日宣布,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包頭市委書記孟凡利(圖),南下出任... 詳情
秦剛:類似俄烏衝突發生在他方 華持同立場
【明報專訊】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周一(18日)在美國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文指出,類似俄烏衝突的事件如... 詳情
廣州與佛山上周面對新一輪疫情風險採取緊急措施,包括宣布全市停課及暫停託兒服務,令還要上班的家長措手不及,與此同時,兩地多間酒店立即推出網課房...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最大學術期刊平台「中國知網」(CNKI),近日遭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指摘續訂費用達「千萬(元)級別」和續訂條件「苛刻」,雙...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駐美國洛杉磯總領事館證實,一名中國留學生上周於加州南部遭遇車禍喪生。 事件在上周五發生,《洛杉磯時報》指該名29歲、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