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傳奇斗零#2萬港元
儲女王頭 硬幣勝紙鈔郵票

[2022.10.03] 發表
軍裝郵票 郵票之中,1962年英女王身穿軍裝的郵票價值最高,因當年大眾經濟能力有限,很少人有能力儲齊一套。現時一套值約1500至1800元。
1964年「斗零」 1964年的「斗零」,一般曾使用過、狀態不錯,據錢幣郵票公司老闆陳榮輝說,身價起碼值5000元,全新的甚至可達2萬元。
1955年1元紙幣 全新的1955年1元紙幣市價大約1000元。
十角形5元 十角形5元硬幣只在1976、1978及1979年推出,全新的1978年5元硬幣,現價值約1000元。
見證行業起伏 從事錢幣買賣逾30年的陳榮輝,多年來見證行業起伏。
跌穿面值 陳榮輝表示回歸前幾年全民皆炒郵票,內地大舉收購女王頭郵票。1992年推出、面值1元3角的郵票(右),全版100枚當時炒至500、600元,惟回歸後本地郵票市場淡靜,這款郵票跌穿面值,全版僅售88元。
周浩正
「金龍」巡遊 1953年6月「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大會」打造「金龍」(左)在港九巡遊,龍身以5500塊銅質鍍金的「龍鱗」(右)鋪成。活動結束後,當中5000塊予公眾認購,每片5元,所得款項捐給慈善機構。
王冠標記 印有王冠標記和女王加冕年份「1953」的駱駝牌熱水壺。
慶祝英女王加冕 1953年港府為慶祝英女王加冕,向本地的男學生派發一個印有「天祐我皇」及王冠標記的鋁製杯子
還有一個正面印有女王側面、背面有維港景色的徽章。
女學生則獲贈一個正面印上英女王側面、背面有王夫側面的金屬托連膠杯,以及一隻加冕紀念匙。
特色牌樓 當年各區還建有特色牌樓,圖中牌樓位於當時油麻地平安戲院對面,今約逸東酒店附近位置。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不論身處香港,還是在多倫多的移民港人,有些都翻出家中的舊錢幣、舊郵票,緬懷這位「貴族朋友」;亦有人看準時機,乘#風潮炒賣王室周邊商品,一夜間二手拍賣網站湧現不同年份、價值的「女王頭」硬幣、紙幣、郵票。

隨#新王繼位,英國的硬幣、紙幣即將換上查理斯三世的肖像,他登基後發行的新貨幣、紀念品,又有沒有投資價值呢?

新王錢幣價值 視乎發行量

英女王逝世後,本地的炒賣市場興旺起來,除了留意各式「女王頭」錢幣和郵票,近期開始有人討論查理斯三世繼位後發行物品的價值。坊間對此看法不一,從事錢幣買賣30多年的金輝錢幣郵票公司老闆陳榮輝稱,他會考慮君主能在位多少年,來衡量有無投資價值,「如果君主只做了1年,他推出的錢幣就會很值錢」,即收藏錢幣的不二法門——物以罕為貴。他以近期內地活躍的錢幣市場為例,「現在內地市場炒賣銀幣,那些僅在位1年、3年的(君主所發行的錢幣),就變得很罕有」。

他建議有意入手的人,盡量買特別版、罕有的產品,如金銀幣、發行量低的紙幣紀念品等;而儲金銀幣時,宜收藏有面值的錢幣,他以面值1000元的紀念金幣為例,「即使金價跌到只有每#100元,金幣仍值(面值)1000元」,建議循正式渠道或有信譽的代理購買。

全新幣擺動有「車輪光」

查理斯三世的錢幣、郵品、紀念品等暫未有推出消息,收藏家或要先等等。數到近期本地最熱門的王室周邊商品,始終是印有英女王肖像的硬幣和紙幣。不過並非每個女王頭的硬幣均有價有市,當中1964年的「斗零」(5仙)最有價值,發行量低,坊間對此流傳不同說法,陳榮輝娓娓道來這個「傳奇斗零」的故事。

話說一間負責鑄造斗零的英國造幣廠在1964年結業,交由另一間造幣廠生產,直至1965年才投入市場。因此當年市面上流通的斗零大多是刻有1965年字樣,1964年的則非常珍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銀行工作的陳榮輝,跟一些老行尊學玩錢幣,購入一袋5000個全新斗零,「一袋斗零中,最多只能找到2個1964年鑄造的,原來這些斗零混入1965年那批」!他指一枚普通用過的1964年斗零,如果女王臉上沒被刮花、硬幣沒明顯崩裂或損耗的,市價起碼值5000元;全新、未使用過的更可高達20,000元。

除了1964年斗零,有價有市的硬幣還包括全新1983年2毫、1978年2元、1978年十角形5元和1980年1毫等。他指全新、保養得宜、市面流通量少的硬幣才有較高價值。何謂全新?可留意「車輪光」,即左右擺動硬幣時,表面所見到的兩條光線,清洗過的硬幣即使看來全新,但已沒有這兩道光線,價值已經下跌不少。

1954、55年1元紙幣 現值1000元

至於紙幣,整體價值低於硬幣。1952至1959年發行的女王頭1元紙幣中,以全新的1954及1955年紙幣較高價,「因為出得少,價值尤其高」。這兩個年份的一張全新1元紙幣,現時市價約值1000元,其他年份的全新1元,則約200至300元不等。

全套軍裝郵票 市價$1500至$1800

小小一張印有美麗圖案的郵票,亦是不少人的收藏起點。陳榮輝指連日來有不少人來買女王頭郵票,多是收藏、紀念為主。印有伊利沙伯二世頭像的郵票價格有高低,當中以1962年全套的軍裝郵票價值較高,市價約$1500至$1800,他近期已賣出不少,只剩下小量存貨。「1960年代香港環境一般,哪有人儲郵票,就算儲亦未必有能力儲齊全套」,因而較少人擁有這套郵票。

電筒照郵票 處理痕#無所遁形

無論為紀念抑或炒賣,他提醒大家慎防買到經處理的郵票,「一經處理,價值就會大跌」。例如部分看來乾淨的郵票可能經漂白水漂去污漬,又或有些用過的郵票以熱水浸過,從信封上除下後,以人手方式掃回背面膠水。如何避免中招?「很多收藏品都是見光死」,他建議可用電筒照郵票,讓處理過的痕#無所遁形。

升值能力低 「香港郵票不要玩」

綜觀硬幣、紙幣和郵票3種收藏品,陳榮輝建議新手先從硬幣入手,因相對另外兩款損耗較低,相反紙幣要保養得好並不容易,「因為一張紙,礙於環境、天氣、人為因素等易有損耗,如手汗大的人摸過銀紙後,十年八年後摸過的位可能就會變黃」,或使價值大打折扣。

「至於香港郵票就不要玩啦,早期老行尊玩到現在,早就心淡,(郵票)只有紀念價值沒有升值能力」,說時不無唏噓。他憶述郵票在回歸前幾年曾經風光,「英國概念」被熱炒,內地大舉收購女王頭郵票,「那時很多人通宵(在郵局)排隊,幾乎全民皆炒」!店內一款1992年推出的女王頭郵票,面值1元3角,全版100張面值130元,當時可以500、600元轉售,但現在已跌穿面值,全版僅售88元。他解釋郵票大跌價與回歸後郵局的政策不無關係,「1997年後到現在,郵局做了『順德人』,基本上你要多少就賣多少給你,即使今日沒有貨,之後都能出貨給你」,郵票玩家難再炒賣郵票,心淡離場,連帶以往幾十年來都很值錢的郵票產品倒下,市場持續積弱至今。

他又不諱言,1997年後英女王物品整體的炒賣價值已慢慢減低,2000年後中國錢幣起飛,炒賣市場大,反而將早年轉售內地的香港錢幣、郵票產品賣回香港。2000年後,他開始兼營內地的錢幣、郵票產品,公司才能營運至今。

珍藏英女王加冕巡遊紀念品 花兩年尋得「金龍鱗」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位70年,曾先後於1975年及1986年兩度訪港,她逝世後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當年訪港的照片,舊照、舊物凝住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對收藏伊利沙伯二世藏品多年的80後收藏家周浩正來說,英女王的離世,猶如失去一個「認識」多年的老朋友。

在大專任教文化研究的周浩正本身收藏香港舊照,他的首批藏品是一輯1989年戴安娜王妃和查理斯王子訪港的舊照,全部都是近距離拍攝所得,原來操刀的正是他的媽媽。「當年戴安娜到屯門區做親善探訪,媽媽以女童軍領袖的身分,帶領小女童軍接待戴安娜,當時她主動上前向媽媽打招呼、握手。我覺得幾有趣,王室原來是接觸得到的!」慢慢他愈找愈舊,從王室舊照、舊物中研究本地文化,其中對1953年英女王加冕年份的藏品尤其感興趣,遂成為他現在主要的收藏主題。

翻開他的藏品,從當年慶祝英女王加冕慶典的相冊,到當時政府派給本地學生的鋁製水杯、襟章、紀念匙等,還有一塊約3吋半寬、雕有精細小龍的「金龍鱗」。1953年6月為慶祝英女王加冕,「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大會」紮作一條長55米、全身鋪滿5500塊銅片的金龍,在港九巡遊舞動,場面壯觀。活動結束後,其中5000塊「金龍麟」以每片5元的價錢售予公眾,更精心地以卡紙托底、蓋上「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大會贈」的印章,以防偽冒。周浩正說這是他早年很渴望收藏的物品,花上一兩年時間才尋到。雖然近期有關英女王物品炒賣風氣活躍,僅一片「金龍鱗」的價錢已#升至8000元,「但我覺得其歷史價值、背後意義遠大於一切」。

牌樓體現各區特色

至於他最喜歡的一件藏品,是一個印有王冠標記和女王加冕年份「1953」的駱駝牌熱水壺,雖然已推出逾半世紀,但仍保存完好,只有少許刮痕,「民間用品最難保存,因為大家都會使用,易有損耗,能留下的數量很少」;加上由本地品牌獲授權生產,底部以英文寫有生產地香港,「整件事充滿香港元素」!

訪問過程中,周浩正對加冕巡遊歷史侃侃而談,他邊翻#慶典相冊邊說﹕「為何我這麼喜歡研究加冕巡遊?其中一個吸引之處就是牌樓!」牌樓是華人社會每逢節慶大事就會搭建的臨時建築物,當年為了英女王加冕,各處都有特色牌樓,例如水上人的牌樓就在碼頭附近搭建,而油麻地平安戲院對面(今天逸東酒店的附近位置)則有一座如城堡般宏偉的牌樓,充分體現各區特色。這些民間歷史的記載有限,只可從各方面拼湊而成,對周浩正來說收藏的意義,正正離不開尋覓一段關於香港的歷史。

場地提供:Starssy Cafe

更多夏日手冊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