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頻發地帶 百年22次逾7級地震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對出海域的8.7級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影響之大令太平洋周邊多國都發出海嘯警報,並觀測到程度不一的海嘯波。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亦預計會有海嘯波抵達台灣沿岸及浙江和上海沿岸。有內地學者指今次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邊界附近,屬典型的淺層逆斷層構造運動。
典型淺層逆斷層板塊運動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預報員侯京明表示,今次震源區域的太平洋板塊正以年均約77毫米的速度相對於北美板塊往西北偏西移動,這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運動機制,跟千島-堪察加俯衝帶沿線板塊邊界斷層的活動特徵一致。
他又指是次地震震央區域歷來是中強至大震的頻發地帶,是次震央位於1952年堪察加半島9級大地震震央東南方45公里,當年地震曾引發相當具破壞力的環太平洋海嘯。
歷史地震資料顯示過去100年間,在今次震源附近500公里範圍內,曾發生22次7級以上地震,最大的是1952年11月的9級地震。而全球歷史海嘯災害數據庫顯示,該區域曾發生33次海嘯事件,影響最大的正是1952年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在環太平洋區域造成約1萬人死亡,最大海嘯波高18.4米。(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