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聯和政府於10月21日展開對話,為解決政治紛爭帶來曙光,相信大多數市民期望可化解對峙僵局,使佔領運動和平完場。是次對話政府與學聯抱真誠的態度,致力尋求出路。
觀乎現時運動發展,已帶來各種影響和存在隱憂。對話是必須,以打破政治困局。理由如下﹕
第一,社會嚴重撕裂,仇恨處處。自回歸以來,未有重大政治事件像這次般導致社會嚴重撕裂,引發人與人之間的分裂和仇恨。2003年反23條立法沒有、2010年反高鐵事件也沒有。但2014年佔領運動極具爭議,各人看法不同,彼此或缺乏尊重、堅持己見,導致撕裂。社交網絡充斥「不共戴天」之仇,佔中和反佔中者即使本為好友,不少因政見不同互相指摘敵視,稍有不合即「移除好友」。社交網絡上兩種意見誓不兩立;示威者寫出惡毒詛咒,甚至咒特首死,反映撕裂和仇恨非常嚴重。故此必須對話,消除社會撕裂根源,不讓事件拖延,使社會矛盾日漸加深。
第二,佔中啟動後,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滋擾,幹道被佔,怨聲載道,佔中和反佔中者對峙加劇,近來各種衝突不斷升溫。運輸業曾明言要示威者10月15日前開放金鐘道,否則清走路障。同時大量「口罩黨」以刀拆鐵馬,與佔領者爆發肢體衝突,到了晚上佔領者想方設法加固路障。雙方水火不容,局勢緊張,稍有不慎,街頭武鬥隨時擦槍走火。加上佔領者群龍無首,若衝突發生亦難以控制。要避免武鬥,就要先遏止事態惡化,緩和雙方情緒,對話能起這作用,否則政改問題不解決,會令事態惡化。
第三,政府多與新一代對話有好處。10月13日《明報》社評指出,當今年輕一代社會活躍人士與上一輩民主派不同,政府與泛民及在野黨派雖是各自表述,長期交手已形成默契互信。但新一代不同,抱理想主義,看重政治原則多於實利,所以政府要模塑新的互動方針。我認為這一代人的公民意識大大提升,將來年輕人或會有更多政治參與。所以政府嘗試和新一代對話,多了解這代,有助模塑新的互動方針,對將來管治有莫大好處。
雖然學聯和政府仍各說各話,顯示雙方分歧需要透過對話互相了解,尋求共識。現今香港政治陰霾使人擔憂,對話重啟帶來政治清朗的希望。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崇真書院中四生 黃峻賢
■徵稿
歡迎同學就時事新聞、社會現象等發表意見,篇幅限600至1000字,請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來稿請附姓名、學校名、年級及郵寄地址,主旨註明「《通通識》學生投稿」,一經刊出可獲100元書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