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張潤衡(左二)曾在兩歲兒子面前不小心講了「Oh, shxt」,他暗知不妙,立刻重複「Oh, no」,兩歲兒子回校後不斷說「Oh, no」。
放大
 
「罷課不罷樂音樂會」有粗口歌表演,海報「惡搞」已故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負責學生表示沒收到投訴,而校方也尊重他們舉辦活動的自由。
放大
 
近年社運、遊行增加,當中部分人會用粗口表達個人不滿,有人認為會「教壞細路」,更導致社會撕裂。圖為「反水貨客」示威者向內地旅客高舉粗口手勢。
放大
 

其他新聞
觀點與角度﹕規管 茤苤H
權益系列﹕性,別歧視
性教育嚴重不足 同志學生求助無門
概念解碼﹕保育(conservation)
學生投稿﹕通識卷一或加選答題的我見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青少年爆粗原因

【明報專訊】為何大學生和青少年講粗口會特別惹來迴響?青少年講粗口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1.朋輩影響

青少年成長時期反叛,資深傳媒工作者蕭若元表示,他講粗口的「本領」是在大學讀書時學習,校內不少人講粗口,同學間都是這樣互相「問候」。他稱,電影《玻璃之城》有一幕講粗口比賽真有其事,更指當時有聯校「講粗口比賽」,幾間大學的大學生比併講粗口的流利程度。

有中學教師表示,學生礙於校規,雖然不會對老師講粗口,但因為同學圈子中有粗口文化,自會形成共同語言,對話中夾雜粗口。

2.社會風氣 已成習慣

粗口文化已成為社會風氣的一種,在茶餐廳、街頭不時聽到粗口。2014年9月在城市大學舉行的「罷課不罷樂音樂會」邀請地下樂隊及歌手表演,部分歌曲如《老闆正XX》、《XX人生》、《神X人》包含粗口,有份籌辦的城大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不時聽到粗口,粗口已成為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習慣,他表示無收到同學投訴和不滿,學校也尊重他們的自由。

3.發泄情緒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刊物《大學線》2005年訪問7間大學的300多名學生,近五成受訪者自稱習慣說與性器官有關的粗口,而自稱有講粗口習慣的學生中,七成表示利用粗口表達憤怒或發泄,六成人把粗口變作「助語詞」,13%指自己會用粗口來侮辱他人。

粗口大部分與性有關,成為「語言暴力」的一種,青少年成長中容易情緒激動,粗口便成為發泄情緒的渠道。

4.家庭教育

2010年,金融管理局前高級經理錢曾珙偕家人前往吉隆坡,因遲到被拒登機。當時他一怒之下先講英語粗口,稍後他的16歲長子上前了解後,更聯同父親一起說英語粗口罵地勤人員。事件鬧上法庭,裁判官斥責錢曾珙身為父親,沒有做好榜樣,毫不介意兒子以粗口罵人,而其長子未算成熟,便以為可用粗口宣泄情緒。

八仙嶺山火倖存者、現為心理培訓導師的張潤衡在專欄文章〈別在孩子面前講粗口〉指出,青少年和兒童成長時以父母為典範,家長猶如鏡子,家長有講粗口習慣,子女會認為講也無傷大雅,粗口更可能成為小孩的口頭禪。

5.助語詞×無意識

中大聯合書院2002年也曾做與粗口有關的調查,並訪問中學的駐校社工,社工表示年輕人沒有特別原因講粗口,粗口已成為他們的習慣,在言語中不時夾雜「助語詞」,成為他們的第一語言,若失去這些「助語詞」,他們就好像不會說話一樣。

教育工作者陳漢森在〈處理粗口學生兩策〉一文寫道︰「(第三組別學校)課室中的流氓學生講粗口沒有深層信念,只是想借粗口造勢,或者積習難改。」

學生不能講粗口?

社會定型×社會期望

社會普遍認為,學生是未來社會棟樑,而學校是培養德、智、體、群、美的場所,受過教育的學生應有良好品德,遵從社會規範。社會把粗口定型為低俗文化,講粗口被認為有違品德、低下階層才會作出的行為,因此學生講粗口或在校園中出現粗口,較易引起社會迴響。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及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成榮認為,學生能控制自己是好事,若衝口而出講粗口,容易得罪人,亦會令人覺得大學生「不似受過教育」,反映社會認為「講粗口=沒有受教育」。1990年代,中大出現名為《小門報》的學生刊物,內容不乏粗口,批評時政及校政,刊物風格在當時社會亦引起討論。

粗口以外的校園「禁忌」

2007年,《中大學生報》新增情色版,主要討論大學生性觀念,後來更有介紹時鐘酒店的內容而被抨擊。港大學生雜誌《學苑》2010年1月亦首創「情色文學生活」專題,部分文字具體描繪男女性愛場面,遭教育界人士評為「低級趣味」。

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學苑》刊登性愛場面描寫太露骨,不能接受。他覺得大學生有創作自由,但作為大學刊物同時代表該校的教育理想,不應與一般的網絡情色文章同一定位。由此可見,生活化的性題材在學校似乎尚未被廣泛討論。

■相關概念

次文化(subculture)

社會規範(social norm)

社會角色(social role)

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

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

參考資料

香港電台,《城市論壇》「粗口辱警,何堪!

語言演化,無限?」﹕youtu.be/y2lKRFLJgj0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青少年爆粗原因
時事議題﹕粗口爭議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