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2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投放500億元於創新科技,大學界希望能吸引更多外國學者來港。圖為中大其中一間實驗室。(蘇智鑫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教師多文科出身 有心無力 小學挖角中學理科教師推STEM
撥款少 為省錢老師動手做教材
恐忽略人文元素 教界倡STEM變STEAM
培養科學精神 不問文理科 全校皆STEM 培正起步早
電腦分析健兒表現 King sir海外學習首人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港生太「 現實」不願走出舒適區

【明報專訊】黃乃正教授表示香港要推動STEM,也要改變家長觀念,不少家長只希望子女做三師(律師、會計師、醫師),只求子女搵到好工、在中環上班做白領,卻忽視他們可於不同方面發展。

走出海外 發展空間更大

黃教授又表示,現時許多港生不願離鄉別井、走出comfort zone(舒適區),反觀外國或內地生同樣要面對適應問題,也願來香港或到海外不同國家讀書、做研究,發展空間更大。但有港生會因為上海無法上Twitter、facebook、Google而不願到內地工作,這種不願開放自己的思維應該改變。

「若香港的大學不收內地學生,那是不合理,因內地尖子太多,如香港的大學不收,世界各地的大學也一樣會搶收內地尖子。」黃教授說,目前本港學生與外國及內地學生比較,競爭力愈來愈低,加上東南亞各國不斷投放資源搶人才,大家要想清楚香港於十年廿年後是否仍有足夠競爭力。他認為港生太「現實」,有些港生常說內地學生來搶博士學位,其實只要香港學生願意報讀,大學一定有足夠學位給他們;反而有些港生往往因找到好工,放棄攻讀博士學位。

對於STEM教育的推行,科大跨學科課程事務處處長、生命科學部教授周敬流亦表示,社會及家長的氛圍、考試制度,也正在拉鋸,「究竟大家重視的是什麼」。他說:「中學在以往分科時,不少人會說成績好的學生便選理科吧。至選大學時,成績最好的學生又會揀讀醫讀法律讀商科,但如果選讀Science,家長常擔心子女修讀純理科,會找不到工作。」 他會跟家長說,是希望子女有份好工,還是他們有「good life」,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他認為亞洲人多數希望子女跟從父母的建議,除非當家長認為自己的堅持會令他們失去子女,才會願意放手讓子女自由發展。

 
 
今日相關新聞
港科院創院院士黃乃正﹕年內開青年科學院 中小學推科普
伊朗博士後 孤獨也願與妻留港
港生太「 現實」不願走出舒適區
港科院與教局研改良DSE 加強理科生「數學底」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