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1歲香港大學四年級生彭家浩,年初卸下學界領袖光環,自嘲如「小薯」般走進一直「深紅」的西環選區深耕細作。他說當初是瞄準張國鈞「三料」議員身分「挑機」,相信其落區時間較少,但沒料到會勝出;反修例風波營造政治掛帥的氛圍,選民紛以選票「報復」建制派,「亂世」造就素人大勝局面,勝選非因他個人實力。 明報記者 今屆有多名21歲學生素人當選。彭家浩現就讀港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四年級,2016年起入住港大宿舍,曾任學生會外務副會長。他早於年初反修例風波前起決定參選一直被建制派「把持」的西環選區,期望走出學界的同溫層,透過地區事務滲透政治理念。經歷11個月的選戰,終以795票差距擊敗張國鈞。 憂選民期望落空 贏後壓力極大 彭家浩說,勝選並非全因其實力,吸票主因是「反送中」運動。他認為反修例風波揭示建制派盲撐政府及警暴等問題,「引起港人共同承受苦難(的共鳴),選民以報復心態、投票表達不滿,踢走建制派」。 彭家浩前日邊受訪邊謝票,不斷有街坊向他舉拇指打氣,他眼神堅定地回應:「放心,一定會努力!」他承認當選後「壓力極大」,若未來4年工作令選民期望落空,相信比建制派連任的打擊更大。 盼區內「共治」 重大議題開會商 對於未來工作,除了跟進交通、衛生等基本問題,他亦會關注政府倡西環碼頭變成園圃,以及東大嶼連接堅尼地城等議題。他期望創造區內「共治」環境,就重大議題召開居民大會商議,「讓居民知道自己都能參與社區事務,而非投完票後就『彈』給區議員處理」。 他自小關心時事,讀小四、五期間,家人帶他參加七一遊行及六四晚會,逐漸萌生改變社會的念頭。長大後留意新聞、評論,亦收聽陶傑等的網台節目,「細細個想做公務員,可執行政策」,惟他認為近年港府以政治掛帥情G「太嚴重」,講究官員是否聽話,形容相當可惜。 生於亂世,他相信反修例風波難完結,眼見制度外抗爭似乎失方向,期望由地區事務做起,並警惕自己勿重蹈2003年前人覆轍,贏了一屆後又輸掉議席,故提醒自己保持謙卑的心,推動制度上的改革。 (2019區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