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5
    星期日

綠色能源外交

[2024.05.05] 發表

中國再生能源的產能,近日屢被西方投訴。美國財相耶倫、國務卿布林肯和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時都提出關注,針對的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太陽能板和風電裝置。

內地市場「內捲」 生產商自然追求出口

去碳化是全球大勢所趨,不會逆轉,縱使大家仍在爭論去碳的目標、速度、成本、和誰來埋單。在習主席一錘定音之下,中國集舉國之力發展再生能源,成績裴然。全球有超過一半的電動車和電動車用電池、超過八成的太陽能發電板都產自中國。在風電市場,中國生產了全球八成的風電渦輪及其配件。

這麼龐大的生產量,背後固然有不同層次的政府支持,但亦滲入了創業者「只求市場份額,不求利潤」的蠻勁。本土市場「內捲」,生產商很自然便追求出口。歐美擁有龐大的用家市場,加上比起當地的製造商,中國產品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歐美政府看到中國產品出口,量大價廉,來勢洶洶,又怎能不喝停。他們既擔心本土剛萌生的再生能源企業受外敵入侵而夭折。在電動車行業,這還包括一些有機會被取代或淘汰的舊企業,例如傳統汽車製造商。此外,歐美亦害怕供應鏈被中國壟斷。

歐美跟中國這方面的爭拗,短期實在看不到解決方法。如果我們考慮到全球的政經形勢,中國需要在西方國家之外多結朋友,拉丁美洲很自然是中國再生能源產品的出口對象,這既是生意,亦是外交。

首先,拉美國家是純用家,本身並不生產與中國競爭的再生能源產品,不存在保護本土製造業的問題。作為消費者,他們考慮的只是價錢和品質,中國產品只要價廉物美,市場佔有率可以很高。在拉美,他們有超過60%的電力是來自再生能源的。去年,拉丁美洲七成的入口電動車都是來自中國的。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行走的中國製造電動巴士數量,是中國國外城市的首位。中國近年亦大力增加在拉丁美洲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亞迪剛剛買下了福特汽車在巴西的舊廠,中國國家電網收購了智利最大的電力網絡。

中國切入拉美 經濟獲益兼增政治能量

美國在過去、現在和可見將來都是拉美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中國的切入當然惹來美國的關注,對中國來說能夠走進美國的後園,除了經濟的得益外,亦是增加自己的政治能量。

文﹕張宗永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