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置業頻道
 
 
           
 
 
 
 
 
 
搞市集惹風波 律師:海報可成證供 經驗檔主:冇Floorplan、收據未聽過 2024 / 05 / 23 

不少港人喜歡在移民後做野小生意,周末或大時大節的市集越來越受歡迎,但原來要成為「成功檔主」也有不少學問。
剛過去的母親節,十數位在士嘉堡參與Toronto Gift Expo舉辦的市集檔主可謂「一肚氣」,事緣主辦單位在活動安排多處出現紕漏,當中對於活動的人流估算更出現嚴重落差。
資深律師曾啟榮表示,如果這些爭執告上法庭,主辦方招攬檔主的宣傳海報及合約的背景部份,亦有可能成為證供,法官判決或會考慮當中內容。
亦有經驗檔主分享,遇上「死場」只能當作倒楣交學費,但是次活動中,部份檔主在市集當日仍沒有檔口的Floorplan,甚至連用作報稅的付款收據亦欠奉,則可以說是多年來聞所未聞。
母親節市集引起的風波,直到今天仍未有正式解決,事件或會影響不少「新手檔主」參加市集的意欲,而在多倫多售賣珠寶的經驗檔主Elaine表示,要找到一個「有商有量」的主辦機構最重要。
「今次爭議可以看到主辦方跟檔主的溝通不足。我曾經跟同一個主辦機構,一口氣簽了三次市集。第一次單位給了我一個很不錯的位置,但第二次卻安排我在一個沒有燈且沒有電力供應的角落。我是賣珠寶首飾的,給我一個暗角當然影響我的生意,因此我馬上跟主辦方協調,他們亦馬上安排處理,結果第三次仍舊合作愉快。我相信有商有量最重要。」
市集開正淡季 新手檔主生意慘淡
近日,在士嘉堡舉行的母親節市集銷情慘淡。經驗檔主Elaine Yeung @20.jewellery表示以夏天、天氣好、比較暖的日子在戶外舉辦的市集是較受歡迎的,而冬天比較凍的日子還是在室內為佳。
「通常較接近節日的市集會成功一點,就以一月而言,一月沒什麼特別的節日,情人節又在二月,所以如果市集舉行在一月,通常都『有問題』。」
Elaine 續指「市集都有淡季和旺季,例如11、12月會是旺季,特別是聖誕節期間,就算一些人流較差的市集都可以做到生意,因為大家都要買禮物、過節。」
「就算在網上做過資料蒐集,最緊要還是親身去感受,起碼最少一次實地考察,睇睇環境和地點。以今次具爭議的市集為例,儘管今次主辦是第一次舉辦這個展覽,大家都可以抽一個星期六,比如下午三點的時間,去士嘉堡的場地,自己記錄一下人流,這就可以判斷到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的人流,那對這個市集的銷情都會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始終加拿大幅員廣闊,不像香港周圍都很多人。加拿大人不會毫無目的地在街上行走,所以地點的考量十分重要。」
市集生意輸錢賺宣傳
「根據我多年參與不同大大小小的市集的經驗,以第一年舉辦就收這個價位的入場費並不尋常,這個入場費已經是一些較大型或較具有經驗的市集的收費。例如,在Downtown有一個很大型的市集Toronto Art Fair 三日收費都不過八百至九百元。」Elaine 指出一般市集的收費介乎於一百至二百元,有一些非牟利機構舉辦的市集可以數十元或免費。
「以我對上一次參加的香港人市集為例,最差的檔主大約賺到一至兩百元,而最好的檔主可以有七百元的進帳。」Elaine又指出該市集是非牟利機構舉辦,並沒有入場成本,但是假如有入場成本的話,那該次的檔主很可能都要損手離場。
「以珠寶手作人來講,成本的起點已經比其他類型的檔主來得高。以我擺市集的經驗來講,最高的一次可以賺到6000元,但扣除入場費、交通費和貴金屬本身的成本,其實可以落袋的,並不多。」
Elaine又回想起剛入行的經歷,「在我剛剛入行時,都參加過很多市集是死場,這件事是很正常,新手檔主要犯很多錯誤,要交很多學費,才找到哪一類的市集適合你。」Elaine再強調新手檔主切忌偷懶,「除了實地考察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要研究一下那個市集的主題是否適合自己的商品。」
香港加拿大市集大不同
香港人在參與香港市集時,很多時候可以按先到先得原則,在選擇攤位時有較大的話語權。但在加拿大似乎又有另一種做法,「一般來講,在加拿大參加市集是由主辦方決定檔主的位置,檔主可以選擇的只有檔口的大小。」Elaine 表示,而一般主辦方都會在市集開始前一個月提供到場地平面圖供檔主參考,而至於收據等文件方面,雖然不是每一個市集都可以即時提供,但在市集開始之前,一定會收到由主辦方發出的文件。
在加拿大擺熟食檔限制比較大,「 熟食檔在加拿大必須持有牌照,更不可以預先在屋企製作,反而要租一個合資格的廚房去生產食物。在申請熟食檔表格中更需要提供大量資料,例如需要列舉一些維持衛生的步驟、食物的展示方式等等。」Elaine補充,「熟食攤位的確比一般乾貨攤位的收費貴一點。」
成功市集有迹可尋
「以我經驗來看,先到先得的市集一定不是好的市集。有兩種主辦方的市集生意會較好,一種市集是會由主辦方發出邀請,另一種,則是有評委去評估你的商品是否適合他們的市集,才決定是否批準你參加。儘管成功報名加入市集,主辦方都會要求檔主買保險。」Elaine 分享曾在參加一些比較成功的市集前,已經需要填寫一份很詳細的申請表,細節如商品的種類、生產方法、商品的定價等等,什至會要求附上一些製作過程和地點的圖片。
「例如搞手有沒有舉辦市集的經驗?如果沒有,那他之前有沒有曾經做過什麼相類似的工作?」Elaine表示在決定是否參市展前,可以起底主辦方,比如透過Facebook、Instagram,什至公司網頁,分析一下搞手在舉辦市集的年資和經驗。
另外,更可以善用網上資源交流意見,參與一些網上討論區,詢問一下其他曾經參加過的檔主的經驗,或者問一下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市集。「曾經有一位不認識的同行問過我意見,這個Show值唔值得參加?亦可以籍參與市集的檔主名單中約莫估計到市集的成功率,一些好的市集搞手會揀選粉絲多的檔主參展。」Elaine建議新手檔主收集多一點意見後,再自行分析這個市集會否成功。
今次出事市集其中一個較大爭議點是主辦單位的宣傳力度是否足夠,「 一些很大型的展覽,是會有商品目錄,什至在TTC上都會看到廣告。但一般的市集基本上都會有Instagram和facebook廣告,亦有見過有人會打印宣傳單張,放在一些泊在街邊的車上。更會在市集所在地區的community group 做宣傳。」
一般而言,成功的市集籌備時間都較長,「大型的市集早已在三、四月籌辦聖誕節市集,假如搞手在市集開始前一個月還在招攬檔主,這都可以預視到這個市集未必好成功。」
切忌圍爐取暖 新手檔主宜多擴闊視野
「雖然最近兩次參與以香港人為題的市集反應都不錯而感到驚喜,但過往以亞洲人為主題的市集,包括華人、菲律賓人和越南人的市集銷情都比較差。」新手檔主不仿多做嘗試,以外國人為目標顧客的市集可以為檔主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意額和人流。
「可能是次參與Toronto Gift Expo的檔主八成都是新來加拿大的香港人。」Elaine笑指,「如果有搞手在一個無人氣商場舉辦一個亞洲人市集,那一定『死梗』!」
宣傳海報可成庭上證供
這次母親節攤位爭議,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主辦方對活動人流的估量,及人數未如理想時,雙方在補救措施上未有共識。正如Elaine所言,估算存在誤差很正常,但到底落差有多大才算是「誇張失實宣傳」?對於新手檔主來說,這類數字是否如何失實,也很難向主辦方追討?
資深律師曾啟榮表示,從法律方度看,「寫得落紙的都會有影響」,雙方都應該小心謹慎:「很多人以為合約上列明『甲乙兩方同意如下』的,才有法律效力,其實法庭上個官會參考的,有時並不單單是這範圍的內容。」
他進一步解釋,「一般商業合作,大概是從口頭討論,到有計劃書,再到正式合約,最後是雙方履行合約內容,我們可以將當中涉及權利與責任的內容分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口頭承諾,很遺憾,由於人的記憶力很易有偏差,因此口頭討論的內容,在法庭上普遍是沒有效力的,法官多數不接納作為證供。至於第二部份,就是Marketing Materials,例如宣傳海報及單張,這部份比較複雜。」他指,宣傳內容雖然不是正式合約文件,但法官視情況可視為合理證供:「Marketing Materials是否有效,每個案件不同,如果宣傳內容涉及誤導,又或是某方很大程度上因應當中某條文而願意達成合作的話,那麼有可能會影響法官判斷。」
至於合約文件,亦可分兩部分:「第三是合約中闡述雙方皆同意的內容,這部份當然有效力,但很多人不知道,合約的背景部份,其實也有一定的約束力。雖然背景部份沒有『雙方皆同意』,但法庭會考慮所謂的『合理期望』,意思是,大家在討論這次合作,雖然沒有逐字逐句列明是真實的,但我們會合理地預期所討論的,都是建基於事實。」
最後,他提醒大家,雙方合作,如果真的認為該內容是很關鍵、影響你參與意願的,最妥善的方法,仍是將它納入正式合約條文之內,有了具體的約束範圍,對雙方而言也不是壞事。
市集「苦主」四大指控
事實上,擺幾日檔攤,很難有豐厚的回報,這道理其實今次母親節市集的很多「苦主」也明白,有部份甚至是預了會「蝕本」,只為打響品牌的名聲,可惜是次活動在人流方面的失算,令他們連基本的「宣傳品牌」也做不到。「我們希望跟市辦方協商退款,並不是輸打贏要,我們明白人流多少跟很多因素有關,但問題是今次人流出現嚴重偏差,除了因海報宣傳誇大,亦與主辦方安排混亂有關。」經營初創洗車公司的Jimmy表示。「事前沒有足夠宣傳,所有IG Post都用同一張海報,連換湯不換藥也談不上,到第一日人數不足,又沒有應對措施,最離譜的是事後態度好像事不關己一樣。」
總結幾位「苦主」的經驗,他們認為主辦方有以下不當的安排,希望討回公道之餘,亦希望其他「新手」小心注意,參加市集時,要留意是否有出現「死場」的信號。
指控一:開Show前一秒仍沒有Floorplan 事後沒有收據
「一直到市集開始,我也沒有看過Floorplan一眼!」經營手沖咖啡攤位的Otis表示。「到最後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檔位好像與世隔絕一樣,完全在會場的另一方,有些客人更誤以為我的檔位是招待處。如果他們早一點通知我,我一定會想方法跟主辦方協商,找一個更理想的位置。」
販賣音樂盒的Anna則指,她是在開show前一晚才收到Floorplan:「我在星期四晚10點多,才收到主辦方給的Floorplan,而且第二天到會場後又發現,他們的劃位又出了問題,整個事情很混亂,感覺主辦機構人手也不足。」Anna指,她過去亦曾參加過兩個在約克區的市集,一般在兩三星期前,一定有齊當日活動的細節安排及資料。
在萬錦經營初創洗車公司的Jimmy則表示,由於他在香港時,有不少參展經驗,因此他在付款前一定要先拿到Floorplan:「我算是比較早有Floorplan的一位,在活動前大約十天收到,但也比一般活動要遲,而且是因為我堅持要弄清楚攤位位置,才願意付錢,因此才會提早拿到應有資料。」
Anna及經營電腦公司的Henz均指,從未試過這麼遲也沒有具體資料,因此根本不敢作宣傳:「我自己也懷疑是否網絡騙案,怎麼敢叫自己的熟客過來?」
至於活動收據,直到5月21日下午,所有受訪檔主均未有收到任何實體或電郵形式的單據。
指控二:正門變後門 懶理訪客車位放雜物
Yuki跟Tik將一年前開始經營網上首飾店,也是第一次參加這類市集活動。Yuki指,她們早在四月已報名並付款,除了活動資料不齊全,活動開始時的安排亦對她們這些「早揀位」的商戶不公平。「我們是第一次在加拿大參展市集,由於母親節的主題,與我們售賣的首飾有密切關係,因此我們很快便決定參加。當時負責接洽的是職員Karen指,付款後可以先到先得形式選擇位置。」她們指,首批參展的檔市,理所當然選擇較接近正門入口的位置,預期人流會比較多。
可是,到了市集活動第一天,主辦方突然將停車場門口打開,變相令原門正門變成後門。Jimmy指,參加市集的人基本上都是開車過來,主辦此舉無疑對先揀位的檔主不公平。Yuki亦指,相關改動令她們大失預算:「因為個個都開車來,你突然打開通往停車場的門,自然所有人都從那邊出入。主辦方事前沒有提及會開那道門,也沒有商討過場內最合理的通道指引是怎樣。」
除此之外,主辦方將就近的訪客車位,用作給予參展商上落貨,變相令訪客要把車開到更遠泊車,部份更不排除以為車位已滿而離開。Jimmy表示,跟主辦方討論過後,他們指會安排職員與參展商一同將貨物雜物移到其他地方,「但最後職員當然沒有出現,都是我們自己將東西移開。」
指控三:乾貨檔臨時轉賣咖啡 三日檔突然可改「日租」
租用場地是否有電力提供,理應是一早規劃好,但Yuki跟Otis均指,主辦方未有清楚交代電力供應事宜。Yuki及Tik賣首飾,需要一些燈光點綴,「但到了現場才發現,這個不能用,那個沒有電。而主辦方只向我們指出哪些插頭可以用,但大都離檔位很遠,我們總不可能拖一條十幾當的線拉電吧,如果檔主都這樣,現場會很危險,客人很易絆倒!」
由於首天市集人數不如理想,主辦方唯有建議檔主改賣不同貨品「自救」,但Otis指主辦方未有顧及賣乾貨與賣飲品的檔位價錢不同的事實:「三天乾貨店的價格跟飲料店完全不同,賣咖啡的檔位價錢貴50%以上,但最後大家賣同一款東西?」更讓Otis憤怒的是,原本第一天,他曾跟主辦方協商,希望可以將咖啡檔搬回接近會場的地方,但主辦方以「熟食不可在乾貨檔為由」拒絕,「但最後乾貨店可以沖咖啡,大家都不是用明火煮食,為何我要求是違規,他們沖咖啡便沒問題?還是他們第二天沒有按場地指引?」
最令「苦主」不滿的,是原本檔位一定是「三天」,不接受日租,Henz指:「星期五不是假期,人數一定較少,如果當初有選擇,大家肯定只會租星期六日。但主辦方一開始明明說一定要租三日,但後來見反應冷淡,又突然改成可以逐日租,這樣對我們這些三天都守在會場的展商十分不公平。」
指控四:人流遠低預期
主辦方在宣傳海報,及合約文件中有提及,參加市集的人數將多達「五千個家庭」,但各苦主表示,入場人數遠低預期。Yuki及Jimmy表示,第一天只有幾十人,而且大部份是「熟人」及場地職員,「即使是星期六日,全日也只有一二百人,三天加起來的人數,別說是一千人,連300人也肯定沒有!」
由於他們大都以品牌宣傳為參展目的,因此人流除了影響生意額,亦影響他們的「曝光率」。以Jimmy為例,他們租用檔位,主要是派發禮品券、搞抽獎宣傳公司:「原本沒有想過要賺錢,因為我們是透過送紀念品、禮品券及抽獎等,希望更多士嘉堡的居民認識及試用我們的服務。但現在我們連派也派不出,花錢整了紀念品,甚至資助主辦方搞的大抽獎,但現在可以說完全做不到宣傳效果,我也不知怎樣向公司交代!」
Henz的情況與Jimmy類近:「我原本是做電腦生意,也有主辦市集的經驗,不過最近公司希望慢慢轉營,改賣其他貨品,因此才會參加今次市集,現在這麼少人的人流令我完全做不到宣傳效果。」
Yuki及Tik的首飾檔,跟Anna賣音樂盒的攤位,都是虧損收場,Anna更指整體蝕近千元:「以往參加的市集,都是數十元一天,這邊收$350三天原本已比較貴,再加上我為了母親節特別物識了貨品,現在人流嚴重失算,千元虧損仍未算上工作人員薪金!」
至於Yuki則是靠「內循環」賺取收入:「星期五第一天,我只做了約$20生意!之後靠檔主之間互相幫忙,以及自己在IG宣傳及叫熟客幫忙,最後算是蝕少少收場。不過問題是,幫襯的都是親友熟客,基本上完全做不到宣傳作用!」
差別最大的,或許是賣咖啡的Otis:「早前我參加另一個華人主辦的市集『吹雞』,基本上兩天都是忙不停,即使市集每天營業時間比這次短,兩天下來我也做了過千元生意。至於今次,可以說是我參加市集賣咖啡的幾次之中,最有閒暇的一次!沒辦法,當是認識朋友吧!」
從受訪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主辦方職員曾表示於活動後,願意討論退款安排及檢討活動情況,但主辦方從上周活動完結後,指會於上周三前回應相關安排,但直至本周二,仍未有任何具體答覆。
至於是次活動主辦方職員Jason Yeung,則以事件已交由律師處理為理,不方便回應任何查詢及提問。

 
相 關 文 章
[金頁專題] 銀行區域副總裁談減息:樓市七月議息始見真章 (2024 / 06 / 13)
[金頁專題] TPA停車場疫後收入翻三倍 狠加租100% 趕絕小商戶 (2024 / 06 / 13)
[金頁專題] 多市屠宰場及焚化廠「大變身」 將發展成購物新地標 (2024 / 06 / 13)
[金頁特寫] 靜候減息 舊區新屋低於叫價$22萬 5個月後交易 (2024 / 06 / 13)
[金頁專題] 孝順經紀500萬all in買農場 估價煩 成交少 經營難 (2024 / 06 / 06)
 
 
     
 
 
 
 
 
 
  地產特寫     置業資訊
 
  時事話題 | 金頁專題 | 新盤面面觀 | 商場透視 | 金頁特寫
   
  地產字典 | 網上資訊 | 家居保險 | 置業概覽 | 市場脈搏
  安居指南     經紀索引
 
  命轉乾坤 | 法律講場 | 登堂入室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廣告刊登     幫 助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Gold Property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