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電視電腦運動讀書放鬆 提防休閒病隨時殺到

[2012-05-19]

假期將至,許多人因怕外出遊玩人多擁擠而願選擇「宅」在家中。日前, 央視發布了10 萬人參與的《CCTV2011-2012 經濟生活大調查》情況,調查數據預警稱,有超過七成中國人的日均休閒時間不超過3 小時,其中8%的受訪者忙碌不堪,休閒時間為零,日均休閒5 小時以上的受訪者佔比不到7%。

假期將至,許多人因怕外出遊玩人多擁擠而願選擇「宅」在家中。日前, 央視發布了10 萬人參與的《CCTV2011-2012 經濟生活大調查》情況,調查數據預警稱,有超過七成中國人的日均休閒時間不超過3 小時,其中8%的受訪者忙碌不堪,休閒時間為零,日均休閒5 小時以上的受訪者佔比不到7%。

「休閒病」偷襲中國人,「中間人」喜歡宅

在閒暇經濟學研究裏,上網和看電視這兩項都是相對被動型的休閒活動。研究人士發現,當一個社會休閒活動單一,而從事這種被動型活動,不利於提高從事者的效率,不利於激發創新思維時,通常認為,大家患上了「休閒病」。

重慶一家健康諮詢公司調查稱,由於工作忙碌、休閒時間少,在3,000個被調查者中,有六成白領一到假期反而出現噁心、頭痛等各種不適。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醫生蒙華慶解釋,在醫學領域,荷蘭心理學家溫格霍茨把這種現象命名為「休閒病」。「休閒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疲憊、肌肉痛、噁心以及感冒或流感,「入職新人和中堅力量都是前來諮詢的常客,這類人群中,男性多於女性。」

此外,今年在老百姓典型生活狀態調查中,「宅」成為了一道獨特風景。央視將其定位為「中間人」。調查發現,這部分人群高達42.85%,他們對生活感受選用了一個詞「一般」。此外,在各項細分數據模擬出的經濟行為趨向當中,高比例的「中間人」都處於「中間狀態」。

什麼是「中間人」?央視給出的解釋是,幸福與不幸都與他們無關。「中間人」一般是家庭年收入在2至5萬的已婚人士,每天有1至3小時的休息時間,偏愛電視和網絡,不喜歡閱讀。購物健身社交也不是他們的興趣。用時髦的話說,他們喜歡「宅」!

六成白領休閒時間反而易生病

休閒時間多少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心理專家稱,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陷入「休閒困局」,白領中有六成因透支健康和壓力巨大而患有「休閒病」。

剛放年假,28歲的尹長虹就「倒下了」。她到醫院看過病、吃過藥,但咳嗽、拉肚子的症狀老是反反覆覆,不見好轉。半個月後,找不到病根的尹長虹輾轉來到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中心。「腸胃是情緒的鏡子,拉肚子、感冒則是由於壓力太大、情緒緊張、免疫力降低引起的。」聽了該中心主任醫生蒙華慶的一番話,她才恍然大悟。

尹長虹在一家民營的房地產諮詢公司從事策劃營銷工作,公司個人收入和業績掛的制度讓她長期處於緊張情緒中。由於經常超負荷的工作,睡眠嚴重不足,進公司4年間,她足足瘦了10斤,「真正意義上的雙休日簡直是奢侈品!到了真的該休息時根本不想動,對任何活動都提不起興趣。」她抱怨說。

重慶雅博爾景觀設計公司設計總監羅雷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我好像掉進了一個怪圈,出去聚會也累,在家待也累。平時稍微跑幾步,就喘得不行。去做盲人按摩,技師說我有腰肌勞損。常年盼休假,真正休假的時候,以前積累的毛病都暴發出來了」。

為何忙的時候沒累病,放假了反而病倒了?蒙華慶解釋,人在精神緊張的時候,身體處於興奮狀態,各種應激激素會被調動起來,免疫力也得以提高。一旦精神徹底放鬆,上述應激狀態解除,免疫力也就隨之下降,於是原先積累的勞損以及潛伏的病菌就一起「發力」,把人撂倒。

休閒過度和生活無規律最傷人

「這種『休閒病』歸根到柢是壓力所致,尤其是追求完美、責任心重、對自己要求高的人,而這類人在工作中很糾結,除了休息時間少外,在工作之餘他們也不善於休閒。」重慶天萊健康信息諮詢公司董事長傅泰樺說。

傅泰樺說,如何過周末最常見的有三類人群。一是休息工作分不開型:在休息日裏依然忙於工作,使身體長時間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二是過度休閒:到了周末,像還債一樣休閒,料理家務、購物逛街、外出踏青……最後反而被累得疲倦不堪;三是休閒無規律:睡到中午吃早飯,起就上網、看電視,晚上泡夜店當夜貓子,享受了晝伏夜出的假期,上班時再來「倒時差」。「特別是後兩種,看似休閒,實則沒有休息,不僅沒有緩解壓力,反而令身體免疫力愈來愈差,而慢性病最容易盯上免疫力差的人群。」傅泰樺說。

工作關掉手機,不要把工作內容和習慣帶入休閒時間。

央視此次調查顯示,國人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是上網和看電視。心理專家表示,要脫離休閒病,就要適當的運動,制定一些計劃。人們不應該一天12個小時坐在電腦或電視機前。散步打球等運動方式都能讓「沙發土豆」們精神煥發。

「長時間看電視和上網對眼睛傷害不小,建議這類人群應做一些真正能讓身心愉悅,徹底感到放鬆的事情。」重慶新橋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戴光明說,整天坐在辦公室裏的人們可以關掉電腦,將視線轉移到書籍、花卉、音樂等領域,或者練瑜伽、打球、游泳、爬山也是好的。

戴光明還提醒,千萬不要把工作內容和工作習慣帶入休閒時間。「試關掉手機、不查看電子郵件、不安排工作,盡量放鬆身心。」

重慶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控所所長丁賢斌也表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比如,晚上11點前睡覺、合理安排時間、久坐時間不超過2小時。「最重要的是,學會向不感興趣的活動說NO,休閒娛樂方式不要從眾,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