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如其他華人社會,對器官捐贈態度保守。目前本港有約1,800人等候腎臟移植,但平均每年只有五十至八十多宗腎臟捐贈,病人可能需要等二十多年才有機會換腎,期間只能靠洗腎維持生命,但有很多病人因等不及換腎而出現併發症,導致死亡。
洗腎泛指洗肚或洗血,當病人無法接受洗肚治療,便只能接受洗血治療。早年醫院管理局推出家居洗肚服務,免除病人舟車勞頓之苦;近年,當局成功引入家居洗血服務,統計分析病人資料後發現,家居洗血成效比在醫院洗血佳,病人除了健康有明顯改善外,更可減少用藥。
撰文:郭慧嫻 攝影:譚志榮
腎臟是身體的排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透過製造尿液,排除血液中的廢物毒素和多餘水分。腎病初期往往沒有病徵,但出現病徵時可能已屆末期腎功能衰竭,病人須藉腎臟替代治療──即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來保命,避免體內廢物及毒素積聚,引發多種身體功能問題。其中,透析治療可分為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和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兩種。
洗腎需求遞增
腎病成因很多,包括遺傳性的多囊腎病、先天性的腎臟畸形及後天性的腎臟發炎、感染、腎結石、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等。現時公立醫院每年腎衰竭新症約有一千宗,需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病人正逐漸增加,每年增幅約3%。
率先在公立醫院引入家居洗血服務、被外界譽為「腎科之父」的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科部門主管唐國隆說,腎臟是眾多器官中,唯一可以透過治療維持病人生命來等待他人捐贈腎臟移植的器官。即使手術失敗,病人仍可邊洗腎,邊等待再次換腎的機會。曾有一名女病人先後接受三次腎臟移植才告成功,現已重過正常生活。
他說,洗血技術始於上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較洗肚技術早出現約二十年。美國及日本等地病人普遍接受洗血治療,但本港礙於病人眾多而洗血服務名額有限,加上洗肚技術較洗血簡單,容易讓病人掌握,因此本港公立醫院目前以洗肚作第一線治療。無法洗肚的病人,可接受洗血治療。隨着公院加強洗血服務,現時公院洗肚和洗血病人比例,已由以往的80:20,變為78:22。
洗血成本 貴洗肚三倍
唐國隆強調,洗肚和洗血都是很好的洗腎方法,但兩者醫療成本和出現併發症風險不同。洗肚的醫療成本較低,醫管局每年須付每名病人十萬元,但部分病人會於療程起的四至五年內出現腹膜炎、腹膜硬化等併發症,導致無法繼續洗肚;公立醫院的洗血成本昂貴,當局每年須付每名病人的開支約三十萬元,較洗肚高近三倍,但併發症風險較低。
今年三十七歲的嘉敏,十九歲紅斑狼瘡症病發,幸而當時腎臟未受嚴重破壞,一直靠藥物控制病情。直到2009年她開始出現水腫,兩至三個月間增重三十磅,反映腎功能情況的血清肌酸酐值(serumcreatinine)由介乎正常的六十,升至超出正常水平的120,需入院接受檢查。留院二十日後,她突然出現溶血問題致腎小球血管栓塞,出現急性腎炎,血清肌酸酐值升逾1,000,需洗腎保命。
嘉敏病發前曾接受婦科手術,因腹膜黏連而只能洗血。她留院五十多日後出院,但需每周兩次到醫院洗血。直到同年12月,在醫生建議下她學習家居洗血,翌年2月正式自行在家中洗血。
醫院洗腎的心理壓力
任職護士的嘉敏說,當年出院後已暫停工作,一方面聽從醫生建議,另方面她的體力也未能應付。她說,當時雖已定時到醫院洗血,但洗血時間短及「洗唔乾淨」,經常容易疲倦及氣喘,血壓也未能控制至理想水平,需服藥控制。此外,嘉敏稱在醫院洗血也有一定心理壓力。相比家居環境,醫院始終較多病菌;從家中來回醫院需要一小時,頗為勞碌;縱使樂觀面對病情,洗血時身旁病人的沉重氣氛或呻吟,會影響她的情緒:「那時好唔開心,好像在打沉我!」有時因儀器出了問題,延長了預定的洗血時間,下一位輪候者會站到她身旁埋怨,令她非常無奈。
受訓且通過測試後,嘉敏在家中騰出一房間擺放洗血機,並花約三千元將水喉接駁至房內供洗血時用。由準備、操控儀器至「拮針」插入導管,她都可以一手包辦。跟從指引程序,晚上熟睡她也未曾「扯甩」導管,或因傷口滲血觸發俗稱「瀨尿警報器」的安全裝置響鬧。
家居「洗血房」
雖然身為護士,但嘉敏坦言「拮」自己也需克服心理關口。有時候,任職救護員的丈夫阿山也會從旁協助。阿山說,太太回家洗血後首年他非常擔心,晚上每隔一小時便會查看太太和儀器運作情況,又在洗血房與睡房間安裝門鐘,好讓太太可隨時向他「求救」。至今太太回家洗血三年,他才逐漸放心。
嘉敏回家洗血後未曾因洗血而不適,她說在家洗血時間較醫院長,可減低因短時間洗血而有機會出現的抽筋、頭痛、頭暈等風險。她自覺體力較之前好,臉色不再灰暗;血壓控制良好,藥物數量和劑量均可減少,並可重拾正常飲食,毋需戒口。家居洗血兩個月後,她可恢復工作,數個月後更與丈夫到台灣旅行。阿山也表示,嘉敏現時的體力及精神明顯比以往好,生活與常人無異,認為家居洗血為病人及家屬帶來莫大裨益。
澳洲取經:有利病人健康
本港除了公立醫院,部分私家醫院和慈善機構亦設有洗血中心。唐國隆稱,中心的洗血機有多名病人輪候,撇除醫護人手,每部儀器每日只可早、午供一名病人使用,限制了洗血服務。鑒於外國推行家居洗血成效明顯,加上醫院洗血成本較家居洗血貴,故2006年他與數名醫生前往澳洲取經,同年8月以試驗性質於本港引入夜間家居洗血。
唐國隆表示,推廣家居洗血,醫院除了能夠「慳錢」,回顧分析本港兩年家居洗血的病人資料後,發現家居洗血能為病人帶來五個好處:
1. 減用補血針──家居洗血可大幅改善病人的貧血問題,三分一病人可停用俗稱「補血針」的紅血球生成素補充劑,繼續使用「補血針」的劑量可減少。
2. 減用血壓藥──腎功能衰退可致高血壓和體內水分過多;家居洗血病人的血壓控制更理想,半數病人可停用血壓藥,繼續用藥者的用藥種類或劑量可減半。
3. 改善心臟功能──部分病人可能出現心臟肌肉肥厚,威脅生命安全。二十三名病人接受家居洗血後,心臟肌肉縮細一成。
4. 減少體內磷質──腎病患者血液中磷濃度偏高,需藉藥物降低濃度。由於洗肚清除體內廢物成效有限,無法避免血磷質偏高問題,但家居洗血清除廢物成效高,九成病人無需再服藥降低血磷濃度。
5. 生活質素改善──腎病患者可減少戒口及戒水的限制,日間可如常生活,繼續上班、上學或參與其他社交活動。
家居成效高2.7倍
總體而言,家居洗血比在醫院洗血的成效高2.7倍。唐國隆稱,病人到醫院洗血,每周需要兩至三次,每次洗四至五小時,每周最多合共洗血十五小時;家居洗血能隔晚進行,每晚洗血六至八小時,每周最多可洗二十八小時,兩者的洗血時間相差近一倍:「返屋企洗,用多些時間,廢物清除多些,洗得靚好多!」
醫管局2009年獲慈善團體捐助,購買一百部每部約十八萬元的洗血機,現時本港有約八十名病人向醫管局或其他團體租借儀器回家洗血。唐國隆說,每名家居洗血病人每月約需繳付二千多元租機和醫療用品費用,相比到醫院洗血者每次需繳付一百元費用和藥費,估計家居洗血者每月醫療費用,比醫院洗血多約1,500元。雖然病人承擔較多費用,但對病人健康更有利,亦可減輕病人在醫院「爭機用」的壓力。
須受訓考試 非人人適用
不過,家居洗血的病人需接受訓練,學會操作儀器及應付緊急情況並通過測試,才能回家洗血,這對病人能力要求較高,故非每位病人都適合回家洗血。若病人家居環境狹窄或衞生情況欠佳,也不能回家洗血。唐國隆說,本港十年前有約三至四成腎衰竭病人因腎小球炎致病,而糖尿病引致的只有約兩至三成。但近年情況經已改變,糖尿病成為了導致腎衰竭的主因,佔46%病人,腎小球炎致病的患者只有17%。
慢性腎衰竭可分為不同階段,病情嚴重至腎功能少於正常的一成時,病人才會出現明顯病徵,包括疲倦等類似感冒徵狀、疲勞及食慾不振、排尿量少、腳部腫脹、氣喘、臉色灰暗、貧血等。由於腎病初期幾乎沒有病徵,當腎功能仍有一半以上時,血清肌酸酐值不會顯示變化,故高危人士如六十歲以上、肥胖、糖尿病、家人或自己曾患腎病等,應定期及每年至少一次接受身體檢查。
-------------------------------------------------
慢性腎衰竭可分以下階段:
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是正常的51% - 80%
腎功能衰弱
腎功能只有25% - 50%
腎功能衰竭
腎功能只有15% - 25%
末期腎功能衰竭
腎功能少於10-15%
資料來源:醫管局智友站
-------------------------------------------------
何謂洗腎?
洗腎包括洗肚和洗血。洗肚是利用腹膜上的微血管網絡進行透析,病人須於肚臍下方的腹部插入腹膜透析導管,經導管輸入含葡萄糖成分的透析液(俗稱洗肚水)。透析液會在腹膜進行透析,排走病人體內的廢物和多餘水分後,透析液會排出體外。部分合資格病人可選擇晚間用腹膜透析機作家居洗肚,每日每次需時八至十小時。
洗血療程相似, 但洗血是利用俗稱「人工腎」(左圖:含有如髮絲般幼細的過濾網)和血液透析機(又稱洗血機)進行透析。病人需將體內血液引流到外置的人工腎, 利用透析液過濾血液中的新陳代謝廢物和雜質,之後再把淨化的血液輸回體內。合適的病人可隔晚於家中洗血,每次需時六至八小時。
家居洗血流程
① 導管及透析液等醫療物品由醫管局資助,填寫訂單會送貨上門。
② 檢查淨化水的水質和儀器的含菌情況後,將導管和人工腎接駁到洗血機。
③ 先消毒經外科手術製造的血管造瘻(簡稱瘻管)表面的皮膚,將針管穿刺插入瘻管再用生理鹽水確定針口位置。
④ 將手上的針管接連洗血機,調校血液引流至適合的速度。
⑤ 檢查手上的警報器和固定喉管的手托位置後,可休息或睡覺。
-------------------------------------------------
護腎貼士
1. 多喝清水保持足夠尿量,以防腎結石及尿道炎。
2. 飲食避免鹽及肉類過量,曾患腎結石者應避免進食高鈣食物。
3. 高危人士應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接受身體檢查。
4. 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需嚴控病情,減低併發腎病。
5. 注意個人及洗手間衞生,減低感染尿道炎風險。
6. 勿亂服中藥或西藥,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或傷害腎臟。
資料來源:唐國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