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消息指出】聯邦政府「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預計明年全面實施
(2025/9/20)
【明報專訊】據消息來源指出,總理卡尼的「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預計明年全面實施。
渥太華的「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將列入秋季聯邦預算,預計明年春季全面實施
一位高級聯邦消息人士透露。消息人士表示,該政策的初步內容最早將於11月生效,並將於2026年全面實施。
這位消息人士因未獲授權公開政府計劃而要求匿名。
他補充說,11月預算中的細節對推動該政策至關重要,並預計將附帶新資金。
消息來源指出:「我們從零開始,同時遵守我們的自由貿易協定。」
至於政府是否能在不需單獨立法或新支出情況下實施該政策尚未確定。
消息人士透露,財政部長商鵬飛、工業部長喬美蘭和採購部長黎保爾(Joël Lightbound)均參與其中,黎保爾負責具體實施該政策。
總理辦公室拒絕證實這項資訊,但發言人表示,更多細節將在11月4日提交的預算中公布。
卡尼的首席新聞秘書奧黛麗·尚普(Audrey Champoux)表示。「正如總理本月早些時候宣布的,將於2025年11月前推出新措施,確保加拿大供應商及其產品在所有聯邦支出中獲得優先考慮。」
她表示:「加拿大新政府將確保公共部門成為加拿大企業的支柱客戶,從『盡力而為』的做法轉為明確支持加拿大產業的義務。」
加拿大政府是本國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買家,每年採購約370億加元的商品和服務。公共服務與採購加拿大及共享服務加拿大佔據其中75%的採購額。
本月早些時候,卡尼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受中國和美國對油菜籽、軟木、鋼鐵、鋁材和汽車徵收關稅影響的行業的支援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培訓5萬名工人的「再技能培訓」計劃、50億加元的基金幫助依賴貿易的企業「轉型」、即時流動性援助,以及他所稱的新「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
根據聯邦政府的背景資料,該政策將明確支持加拿大產業是一項義務。
資料補充說,該政策將要求「與聯邦政府簽約的國內外供應商在超過一定門檻的國防和建築採購中,從加拿大公司採購關鍵材料。」
政府打算將這一義務擴展到基礎設施支出、補助金、捐款和貸款,並適用於此前不受聯邦採購要求約束的聯邦機構和國有企業。
加拿大鋼鐵行業一直在呼籲制定正式的「購買加拿大鋼鐵」政策,因其表示美國關稅使數千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
加拿大人購買的鋼鐵中僅有三分之一來自國內來源。根據加拿大鋼鐵生產者協會,其餘部分來自美國和其他外國來源。
該協會的首席執行官科布登(Catherine Cobden)表示,加拿大生產商有能力取代80%以上的進口鋼鐵,但生產商一直受到「不公平貿易者」的壓制。
科布登希望政府「在邊境採取措施保護國內產業。」
科布登表示,「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無法「完全抵消」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關稅的影響,但將有所幫助。
根據BMO經濟學4月的一份報告,消費者和政府轉向購買加拿大產品每年可為經濟增加約100億加元。但報告警告,這將帶來更高成本。
除了成本問題,並非每個行業都能輕易轉向購買加拿大產品。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依賴外國組件來建設電池儲能以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加拿大可再生能源協會聯邦政策與公共事務高級主任梅洛(Fernando Melo)表示,「明確的要求可能會為推動加拿大經濟的項目帶來嚴重複雜性和延誤」,尤其在加拿大行業面臨激烈全球競爭的時刻。
梅洛表示,根據政策的制定方式,可能會損害其成員以及潛在的31,000兆瓦可再生能源。
從風力渦輪機葉片到太陽能板支架,加拿大公司依賴來自科羅拉多、德國和越南的組件。
他的協會建議對購買加拿大產品的公司提供激勵措施,而非懲罰。
有關該政策是否違反貿易協定的問題也引起關注。
加拿大和美國國際貿易律師華納(Mark Warner)表示,與《加美墨協議》(CUSMA)不同,渥太華的一些貿易協定有「冗長且技術性」的規則,通常阻止加拿大阻止其他外國公司在超過一定門檻的採購合同中投標。
但華納補充說,加拿大若實施「購買加拿大產品」政策,難免會顯得虛偽。他表示,加拿大曾抱怨其他國家採取類似做法。
他說:「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很難站出來抱怨別人。」
華納還質疑,如果加拿大和其他國家逐漸削弱自由貿易體系,會發生什麼。
他表示:「如果像加拿大這樣參與構建多邊或多邊體系的國家退出,這個體系還能維持多久?」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