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12
    星期六

習上台前密晤逾百紅後代
十八大前「神隱」13天行蹤揭秘

[2014.07.12] 發表
超過200名「紅後代」周三(9日)在京出席英雄兒女聚會活動,200多人濟濟一堂。上圖前排右4為開國大將徐海東之女徐文惠。活動開始前,周恩來原秘書紀東少將(下圖站立者)和其他嘉賓交談。(明報記者攝)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政、從軍或經商,但至今仍繼承其父輩、祖輩的政治遺產,當然也包括嚴格的論資排輩、甚至是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這便是所謂的「紅後」(紅色後代),主要是指中共1949年建政時的軍中少將級或以上、地方省部級或以上官員的後代。但無論是如今已家道中落的昔日「紅色貴族」,還是藉改革開放而坐擁億萬「紅色權貴」,都未放棄透過千絲萬縷關係影響高層。

雖說時移世易,「紅後」影響力仍不容忽視,據稱,就連同為「紅後」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2年仍是「儲君」時,就曾在被外界稱為「神秘隱身」的那13天內,與近百名「紅後」一一會面。

2012年9月,正值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前的敏感關頭,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自9月1日以中央黨校校長身分出席秋季開學禮後,便一度從公眾視野中神秘「失蹤」,原定其間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以及丹麥首相施密特的會面悉數取消,直至9月15日才又在北京出席中國農業大學科普日活動中重新露面。

十八大前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一度引發外界種種猜測﹕一時間他游水時滑倒、踢足球時跌傷,甚至遭暗殺、心肌梗塞、中風及向中央請辭、拒絕接任總書記職位等各種傳言不脛而走,更有媒體聳人聽聞地披露,習在一場「紅二代」聚會中,勸架時遭飛來的椅子擊中背部。

路透社於2012年9月7日報道稱,習近平曾與胡耀邦長子、內地政改的積極倡導者胡德平私下會面,據悉就是那一輪會面中的其中一場。消息轉述習稱,公眾對領導層的空談感厭煩,所以他不會做不切實際承諾,而必須是改革,同時也否認自己是薄熙來的同盟,稱會嚴格依法辦理薄案。

無分左右 按家庭分批

而近日,多名知情的京城「紅後」對明報透露,在被外界看來這充滿戲劇性的13天「神隱」中,習近平確在北京與「紅後」代表以及山東、華北等地的重要「紅後」頭面人物會面,據稱,除胡耀邦子女外,還包括葉劍英元帥後人、徐向前元帥之子徐小岩等等,估計會面人數逾百人,但所代表的「紅後」家族成員超過1000人。

如此大範圍會面屬首次,據透露,全國「紅後」約4萬人,分為北京和地方,地方「紅後」因聚會少、級別低不算主流,而在北京的核心圈子也不過2000餘人,其中主張恢復中共正統的「左派」佔85%,認同民主憲政的「右派」佔15%,但後者被認為控制了境外媒體的話語權。而習近平的那一波會面「就是不分左派右派,其中有的是單獨會見,有的則是兩、三家一起見面」,內容主要就是向各家族說明自己的執政方向以及理念。

交流理念 獲八成支持

據稱,習近平也讓各方「紅後」代表對其政見表態,「如果是支持的、同路的就大家一起幹,如果道不同的就也要求同存異」。而據悉其中八成以上的「紅後」代表均對習的思路表示支持,而以已故前總書記胡耀邦後代為代表的10餘人雖不反對,但也未表態全力支持,另有已故內務部長曾山後人等少數代表則提出過不同意見。

而在中共元勳後代的左、右兩派人馬中,無論是早已無政治籌碼的沒落貴族,還是已退出政壇的老幹部,日常生活中也與普通人無異,一些「紅三代」更已擺脫了自身身分的敏感自覺,特別是在地方,「因為對家庭歷史也不感興趣,他們基本上都知道要靠自己」。

更多要聞一
聯邦自由黨黨魁賈斯廷杜魯多在6月15日多倫多Trudeau Gala的講話節選: 親愛的朋友,很高興也很感動參加加拿大華裔為聯邦自... 詳情
一刀切移民訴訟 勢推至高院定奪
【明報專訊】聯邦投資移民「一刀切」集體訴訟案件不久前被聯邦法院駁回後,95名中國申請人不服判決決定上訴。目前該案件已經提交至聯邦上訴法院(F... 詳情
聯邦決長遠分享汽油稅 安省10年受惠81億
【明報專訊】聯邦財務部長奧利弗(Joe Oliver)昨天來到多倫多﹐宣布聯邦政府決定將和安省各城市分享的汽油稅長期化﹐成為城市政府改善基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