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其他新聞
畢業出路﹕航空顧問 診斷航企問題
航空界渴才 畢業生出路廣
常識天下﹕日本重視傳統茶道
玩勻全世界﹕用心}茶待貴賓
心境平靜省吾身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港獨思潮與國民身分認同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幹事 劉錦輝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近期政治思潮來源及與「身分認同」的關係

◆技能

?從背景及歷史資料分析事件起因和趨勢

◆態度及價值觀

?重視多元身分的建立

◆資料回應題

1. 香港政府需要加強學生的國民教育。資料A如何支持此說?

?此類題目重點在找出支持說法的資料,並加以解釋,所以同學在篩選資料內容上需特別注意。

?在資料A的折線圖,可以見到類似「交叉」的情G出現,即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中,其領先的身分認同有所差異。好像在1997年,「我係中國人」 和「我係香港人,但都係中國人」 (即以「香港人」身分為優先)均是領先其他身分的,但在2014年卻是後者一枝獨秀(42%),前者反淪為最少人認同,認同度更連10%都沒有,反映國民教育蚢磥ㄗ為驉C

?另外,「18至34歲港人身分認同轉變」的圖表中,數據比折線圖更極端,即更多人支持「我係香港人,但都係中國人」(44.5%-48.1%)及更少人支持「我係中國人」(2.4%-4.3%),這些人在過去的15年都在學,可見以往的教育似乎未能有效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2.「透過增加中港學生交流和歷史教育以建立港生的國家觀念,是最有效將港青「港獨」思潮止於萌芽的做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多大程度同意此說?解釋你的答案。

?這類題目是關於選擇較佳方法,屬常見題目;同學宜比較其他方法,可能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和例子。

●同意:

時機:現正在學的學生,不少未經歷過以往殖民地時代的生活,可能對以往的社會情G和自由有所誤解,所以實地接觸,以及本地和中國的歷史教育亦有助他們知道社會的演進是需要時間,不可能一下子達成

全方面理解:香港人需要從內地角度了解普選爭議,即香港有否普選,內地自有考量,或了解自治的實際可能,可知道自治或港獨的可能性很微

●不同意:

針對性:如資料B中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和《學苑》編輯所言,「本土思想」/「港獨」思想的出現,問題不在國民教育的多寡,而在特區政府施政失誤,以及市民對普選、民主的爭取,所以交流和教育不能針對問題的核心

選材:歷史教育的選材亦難以確保可建立國家觀念,特別是中國近代歷史中政策的過失更容易加強國家的負面形象,使國民身分認同感進一步下跌

自由論述:香港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其實無論如何教育,亦不能阻止他人發表「港獨」言論,而單單發表言論亦不構成刑事罪行,所以根本沒有辦法阻止

◆延伸回應題

3. 評估「港獨」思潮對本港的影響。

?在延伸回應題中,「評估」較少出現,但同學不應忽視,特別是評估需要包括向度,如「程度」、「影響大小」等。

短期影響:其實「港獨」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可行,所以發表言論可給予市民發泄不滿的機會,防止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長期影響:可能影響內地政府對香港的信任,未來減少惠港政策,甚至在內地另起爐灶增加香港的競爭對手,使香港的優勢減少

國際層面:讓國際社會知道香港仍有言論自由,但亦讓他們知道香港的管治有問題,動搖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教育層面:以往曾發展國民教育科,但失敗收場,將來政府可能繼續有相關動作,在意識形態上灌輸愛國意識

社會層面:「港獨」思潮增加社會撕裂,使凝聚力下降,各種不合作運動亦使政府的施政效能下跌,最終影響民生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

life.mingpao.com/htm/dl/20150129BZ.doc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