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才塑文化之都 「讓青年追夢見出路」

[2022.09.16] 發表
《明報》「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周四舉行,邀得特首李家超(前排中)及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右三)等擔任主禮嘉賓或主題演講嘉賓。前排左起為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怡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明報》總編輯陳錦強、李家超、盧新寧、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後排為專題論壇環節的嘉賓主持及6名嘉賓。(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明報》主辦的「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周四舉行,超過200名政商界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各嘉賓就如何提升香港成為文化之都、資助藝團政策的革新方向,如何參考外地做法等提出建議並充分討論。論壇上嘉賓也提出將文藝發展成產業,推動經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前提要政府政策配合,否則落後競爭對手。特首李家超致辭時提到,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除了蘊含龐大社會價值,亦是經濟新引擎,「為本港市民包括青年,開拓多元出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亦提到本港若發展文化產業,「應能促進香港經濟的升級轉型」。

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系列二之一】

明報記者 鄭律銘 鄧佾文 鄭啟智

盧新寧:南金融北科創 中間須有文化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在論壇就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基於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的七一講話,提出4點體會。她認為文化產業有助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她稱,研究香港發展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香港經濟結構單一,金融業一柱擎天,貿易零售旅遊等傳統行業增長乏力,經濟持續增長動能不足」,稱文化產業內容廣闊,「容量巨大、外溢性強」,有助香港經濟結構升級轉型。因此盧新寧提出,當提及香港未來發展佈局時,除了「南金融,北科創」,「中間必須有文化」。

李家超:藝文創「新引擎」 4方向推動

要促進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乃重要因素。特首李家超在致辭時提到政府正循四大方向推動香港成為文化之都,包括「壯大香港的文化藝術人才庫」。他說,政府會聯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中心等單位培育人才,並培訓包括藝術行政、藝術科技和文物修復等多個範疇的人才。

楊潤雄:演藝畢業生將成中流砥柱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亦說,本港在策展、製作、表演、藝術管理等不同範疇均需足夠人才,擔當文化藝術界的重要崗位,更需要不同類型及規模的藝團,策劃高水準展覽及表演項目。他稱,其中演藝學院現正培訓約1000名相當於全日制的學生,每年畢業人數約250,將成本港表演藝術界的中流砥柱。

李家超稱,東九文化中心可望於明年起分階段啟用,到時將成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在藝術科技人才方面,楊潤雄表示,政府將於該中心設立名為「創館」(The Lab)的試驗場,並成立「東九文化中心藝術科技學院」,提供培訓及製作不同類型藝術科技節目。

東九龍建藝術科技學院

天水圍設文物修復中心

另外,政府亦正計劃於天水圍興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楊稱,修復中心將成為文物修復人才培訓和交流的基地和平台;在粵劇方面,政府於2022至23年度亦會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1億元,加強支援從業員提升專業及持續培訓。

唐英年:推動文化發展 強化人心回歸

本港發展為文化之都,亦有助年輕人實現理想。全國政協常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說,隨虓s冠疫情緩和,「文化藝術產業需要振興復蘇,讓年輕人得到工作、看到出路」,「追隨他們的夢想,同時可以養家活兒」。他又稱社會應把握機會推動文化發展,「抓緊社會團結的心、強化人心回歸的工作、在困境中激發年輕人的創意,在逆境中培養他們的思考」,讓年輕人了解國家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孫煜:金融界應供服務 優化文藝市場

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金融界應發揮金融力量,支持香港強化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樑紐帶作用,扶助本地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推廣文化藝術普及,為藝術從業員、文藝愛好者及藝術投資者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助力香港搭建創意平台、優化藝術市場。

更多港聞
患癌獲骨髓覓新生 康復4年首晤捐助青年 「換血」婦:幸可親口說謝謝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約1200至1500人因罹患血癌及淋巴瘤等疾病需骨髓移植保命,惟病人與親屬骨髓琣X機率僅四分之一,與無血緣關係捐贈者成功... 詳情
【明報專訊】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的古洞北志記陘儤t遷出期屆滿,地政總署前日收地未果,志記冀再寬限2個月處理木材。發展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地政總... 詳情
【明報專訊】「12港人」之一廖子文涉於2019年在灣仔一單位管有半製成汽油彈等物,早前承認一項「管有物品意圖摧狻庢l壞財產」的交替控罪,被判... 詳情
大灣區GBA新聞:「品牌傳播力」灣區500強 港企佔62 地產醫藥飲食業 上榜數量稱冠
【明報專訊】在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建立品牌成為加快發展的重要一環。上月由深圳報業集團旗下從事新聞輿論與公共服務研究的深新傳播智庫,... 詳情
【明報專訊】在香港做中國新聞,長久以來的經驗是要做「中文翻譯機」,將內地常用的詞彙轉換成香港說法,讓讀者看得明之餘,也能了解內地物事。台灣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